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皮囊读后感1000字

皮囊读后感1000字

读书之蔡崇达《皮囊》读后感1500字。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可以看到那些老师、教授他们都读过一些中外经典名著,在我们阅读完一部文学作品时,心中就会产生很多的想法。为了以后回想起当初阅读时的感想,我们可以写一篇读后感。那么,在中外经典名著中你最喜欢看哪一本书籍呢?为此,小编花时间整理了读书之蔡崇达《皮囊》读后感1500字,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读书之蔡崇达《皮囊》读后感1500字:

黑狗达生活在一个闽南小镇上,这个小镇上有他爱的亲人,玩伴和他深爱的成长的的土地。

感触最深的是黑狗达的朋友文展,他天生兔唇,却拥有天生的自信。九岁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知道自己将来需要什么,现在需要做什么事情。并且家庭条件限制他需要把控中考分数到一个区间,这是实现梦想的一个步骤。

但是梦想越高,越渴望成功的他,给自己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来源于自身,旁人难以开导。有时候,选择只有一个的时候,压力才最大。

黑狗达问文展为什么那么早知道自己未来需要什么的时候,文展回答,“因为我想,我是一个天才。”瞬间逗到了我,但是文章真的不幼稚,推荐。

文展中考成绩也是我一直关注的,得知他分数妥帖的过了分数线一分。我心中多了一分敬畏。一个人坚定不移地去实现梦想是超级可贵的。但是这样的人往往容易极端,给心理带来一定的扭曲。

最终,文展的结局是失败,他去了一个小村庄做了发射台的护工。黑狗达说,他们两个都是失去家乡又永远没有办法抵达远方的人。这辈子都无处安身。

大多数人只看成功或者失败,但是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失败后就失去信心,自暴自弃的话,生活就失去了本来更重要的意义。

每个年龄都有每个年龄的好奇心和渴望,九岁想到三十岁喜欢的东西,那么太累。孩童时期,也许一个好看的玩具能吸引所有目光;到了初中也许参加某社团才是你真的想做的事情。这个是有顺序的人生,你会为了这些小小的目标努力,失败也不会给你过多的不适,反而会让你为了新的喜欢更加努力,如果有幸得到,你给自己更多自信。生活的小火箭会一次一次给你定点推送。但是需要自己主动。

看到黑狗达的童年好友,我也会想起我的朋友们,虽然离小时候玩伴很近,但是我不太会主动找她们,没有特殊原因,只要记得我们一起的快乐时光,不想打破一切。偶然碰面一个微笑和内心抑制不住的激动就足够了。而特别想见的人,会经常绕道路过她家门口,但是紧闭的门,告诉我每个人都在为生活奔波着,不必打扰。或者她已经嫁人,过上幸福的生活,不再会遇到了吧。

厚朴,是黑狗达大学的朋友,他的生活就像我们希望的那样疯狂和有趣,但是最后他的死让人唏嘘。其实仰望天空是美好的,但是脚踏实地却是方法,也是最不能一下子接受的细水长流。

作者说:“期许自己活得更加真实也更诚实,要更接受甚至喜欢自己身上起伏的每一部分,才能更喜欢这个世界。我希望自己懂得处理,欣赏各种欲求,各种人性的丑陋与美妙,找到和它们相处的最好方式。”海是藏不住的。

作者也有谈到城市,他说相对而言喜欢北京,不喜欢上海;喜欢泉州,不喜欢厦门。在上海生活了三个多月的我,也有同感,这个城市很大,但是也很小。我一直期待有一天能去北京,体验一下胡同,路过正在吊嗓子的大爷,看看开茶馆的四合院。也许我只是喜欢新鲜而已。

黑狗达的家庭,算是不幸的。阿太(外婆)很坚强,母亲也非常坚强,父亲不幸残疾了,给家庭带来很多压力。但是他们算幸福的,即使在苦难中,有对方的存在就是一种幸福感。母亲是个非常细腻的人,察觉到家人身心上有什么不对,总能主动出击去找寻解决的办法。当黑狗达得了类似抑郁的时候,母亲立刻帮他找了一个朋友;帮他休学,跟着父亲到其他城市生活半学期。父亲每当思念外出工作的儿子就会看那唯一一张被摸的发白的照片。

这一段让我觉得亲情的重要性,他们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对关心我们生活琐事的人。我有时候也会不厌其烦,而且脾气很倔。但是有你们真的是此生最好的事情。

我比较好奇的是神婆这种角色,她们非常神奇,或者是神秘。因为我爷爷去世后,家里人也组织了这样问魂的事情,为了准确,跑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找了一个话说很准的神婆来与爷爷通话。他们回来后,从她们聊天的内容看,似乎很准。虽然对于鬼神这样的事情我不信,但是一直保持一种好奇在。

厚朴,文展,张美丽,重症病房里面的朋友们,阿小和阿小两个人,他们都是黑狗达小时候或者生活中遇见的,或平凡或有趣的人,他们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这些形象使得文章富有变得生活气,也让我在别人的生活中思考自己的人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与众不同的童年或者生活经历,会遇到不一样的人,会有交心的朋友。但是生活偶尔残酷,它不喜欢矫情,它用它的力量拆散友谊,结束亲情。它又是如此刀子嘴豆腐心,它让你随着时间不断变成自己,明白更多,看清更多,甚至同时又去坚固了你的友情和亲情。亲人朋友就这样不经意的参与了我们的生活,改变和塑造了我们的生活。作者:怪怪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小编推荐

《皮囊》读后感1500字


望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皮囊》读后感1500字

马塞尔·普鲁斯特说:“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内心。”皮囊亦然。

读皮囊,读的是作者的人生,有人,有地方,有需要直面的生活,有需要解决的问题。作者记叙的是,刻在骨头里的故事,是源自时代变迁,人情冷暖,悲欢离合,荡漾出了灵魂深处的涟漪。

那些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与“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所流露出的悲观消极相反的,是要思考生而为人,为何物,在皮囊之下,灵魂深处,我们真正存在的意义。

与皮囊相对的是灵魂,灵魂的归属是人性。作品的第一个值得尊敬深思的人物是父亲,是父亲维系了这部作品,牵挂了作者的人生。如李敬泽所言“在70后的文学作品中,父亲这个角色便消失了。”但在皮囊中,父亲出现得那么祥和而有韵味。从叱咤红火到中风残疾,从不甘现状到坦然接受,直到最后离开,以及离世后魂魄的遗留。

这其中,我们看到了意料之外的甜蜜的爱情。父亲与母亲无声中的深爱,没有你侬我侬甜言蜜语,父亲病重,母亲力排众议修缮楼房,父亲逝后,母亲求告神明,握着灵魂最后的一丝残留。

掩卷深思,母亲坚强得可爱,坚强得令人心疼,不觉泪目。那是属于那一代人对婚姻敬畏珍惜的传统之下的默契和尊重。

父亲在慢慢离开,作者在逐步成长。

“自从父亲重病,我便成了当家做主的人。”在书中出现多次,在作者的人生中意义深远。他在病房中直面生离死别,那儿没有撕心裂肺的哭嚎,没有多余冗长的安慰和抒情。

相反,在大家的平静和意会之中,恐惧,无奈,隐忍,接受这些反而在读者的心中蔓延得更加肆无忌惮。

那个清洁工,作者对她不愿亲近众人的完美解释,便是不想有多余的割舍。圣诞节绽放出来的烟花,又包含了多少的无奈和懊悔。想起最近另一位知名作家在微博上分享了自己与母亲生前主治医生的偶遇经历。这位作家在母亲去世之后,不愿提起母亲生前的任何事和人。飞机上遇到这位医生,就意味着重新经历那样的痛苦,意味着是时候去直面了,结果除了泪目与悲痛,还有对生命,对生死的重新思考。生与死,离与别,是我们最频繁见到但又最惧怕的人间烟火事,这需要太大的勇气去直面,去接受,皮囊中作者娓娓道来,不忌讳表露自己对父亲离去更多的是愤怒,他最终交给读者的答案是那一方舒适安心的墓土,那是安放灵魂最好的地方。

皮囊游走在这个时代,时代自然会易了皮囊的容颜。

小镇女孩张美丽香消玉殒,大城遗民阿小还在苟延残喘。两个崇尚新的事物的人,影射了小镇的历史和未来。

在小镇的阴暗面里流传的是传统,是封建,是宗族控制,是流言蜚语。小镇的人们,人们的小镇,他们都选择摒弃排斥驱逐讨伐那个新奇怪异的张美丽,“她终究是个小镇女孩,要不然她不会自杀的。”

我们崇尚新的事物,同时反思时代发展的代价,那些就是就在作者及我们心中深深的印痕。

香港阿小和小镇阿小,两个矛盾的存在,“我哥吸毒的,这是毒品。”似乎已经预示了香港走进城市之后的悲剧,小镇阿小终究是屈为尘土,结婚生子,做一个摩托车上的渔民。

时代促进了农村文明与城市文明的摩擦和碰撞,作者一一表露出了这个时代有的怪象,回答着我们时代文明与灵魂坚守的种种疑问。

我们或许也是“那些既没有家乡又无法抵达远方的人”,像文展那样满腔热血渴望改变人生和世界,目空一切。

如果灵魂无处安放,再大的城市都是空荡。文展变得油腻而市侩,读至此,便有一股焦糊腥臭味缭绕鼻尖。

脆弱的精神,空虚的向往,赤裸的现实,最终只能是选择蜷缩在生命的角落。

海,藏不住,也圈不住,每片海,沉浮着不同的景致,也翻滚着各自的危险。生活也是,人的欲望也是。我们要找到和每片海相处的距离,找到欣赏他们的最好方式。时代的三千繁华,灵魂如若没有故乡,皮囊便无处安放。我们来时愉悦,希望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作者:甘之若饴

《皮囊》读后感1500字-一盏明灯


再次品读蔡崇达先生的《皮囊》一书,已非受益良多所能描述,竟是涕泗交流了。

初看此书,我还正在初二的分水岭里苦苦挣扎。在那段可以称上人生最低谷的日子里,我终日在老师的批评,父母的教诲与同学的安慰中度过,虽知是出于关怀,我却说不出的别扭与难过。这本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中走进我那静寞的夜晚,为我点亮一盏橘黄色的暖灯。

那时我只是粗粗看了内容,并未深想,却还是被作者困苦的生活惊到。全文分几个故事,有儿时,也有青年时期。前期的故事全围绕着他中风的父亲逝去前后展开,家中竭尽全力,穷得揭不开锅,却还是没有将父亲从死亡边缘扯回。作者并未哭天喊地,他用冷静的文字揭开这血淋淋的过去。明明这一切都与我的经历没有多大相似之处,竟不想懵懵懂懂地在那静谧的夜晚打开了我的泪腺。看着作者在家中闹剧结束后的自嘲,我心中竟升起几丝共鸣,震得我心生疼,让人难过。

那时并不明了原因为何,从未对书过于上心的我也是默默记住了这本特殊的《皮囊》。

现在几年过去,我的心境大变,又一次翻开米黄色封面的《皮囊》,却还是在同样的环境,开学考、周测的接连失败让我喘不过气。

静坐床头,亮一盏小夜灯,手捧明灯,我今日杂乱的心静置下来。再次打开《皮囊》,不禁感慨先生能够坦荡荡地自然自白成长经历,没有掩饰凡人难免的喜、怒、哀、乐、贪、嗔、痴,实在真实,让人免不了引起共鸣。

静静品读,当我看到,父亲死去,而儿子气急败坏破口大骂时,我忽然发现,有点不对了。

是的,我的泪腺受了刺激,有液体分泌,我知道,那叫泪水。

我说服自己,这不值得流泪,这不值得哭,我所看到的不过是、仅仅是人世间每时每刻发生的事。

这不是子欲养而亲不在,这是一种刻骨的愤怒,愤怒于,人在受苦,而他竟注定孤独无助,儿子也帮不了父亲,一切皆是徒劳。或许,皮囊的冷酷法则就是,它从不许诺什么,它不相信奇迹,不相信心。

是啊。皮囊有心。

不管这具皮囊是什么质地,它包裹着一颗心。人生或许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携带着一颗心的羁旅。这颗心很多时候是睡去了,有时醒来。心醒着的时候,就把皮囊从内部照亮。

荒野中就有了许多灯笼,灯和灯由此辨认,心和心、人和人由此辨认。

而在蔡崇达这里,父亲出现了,被反复地、百感交集地写,这个父亲,他离家、归来,他病了,他挣扎着,全力争取尊严,然后失败,退生为孩童,最后离去。

父亲被照亮了。被怀着厌弃、爱、不忍和怜挂念,艰难地照亮。

在这个过程中,蔡崇达长大了。

这个长大的人,从父亲开始,一个一个地,把与他有关、有缘的人照亮。他为此专门写了这么一本书。

西方之巫说:认识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就必须认识你的他人。在生活中、行动中遭遇的人,认识他们,照亮他们,由此你就知道自己是谁。

这就是苏珊乘塔格所说的人的世界。人必须在人的世界里求取意义。

写这么一本书,是伤心的。

伤痕累累的心。

但伤痕累累的心是好的,流泪、流血、结了痂、留下疤痕,然后依然敏感着,让每一次疼痛和跳动都如同初心,这是好的。

除非死心,除非让心死去。怀着死掉的、睡着不起的心,皮囊就仅仅是皮囊。

从书中缓缓回神,已是深夜,外面黑得只剩路灯微弱的光,我却感到一片光明,温暖到让人忍不住落泪的光。

人生还漫长,学生时期的挫折只是开头,若这般便心灰意冷,又谈什么走下去。不如放下这皮囊,去挖掘深处真正的灵魂,去点亮道路,照亮身边的人。

这便是我认为最为真实动人的灯盏《皮囊》。

2018级高一27班 许雅琪

《悉达多》读后感1500字


《悉达多》读后感1500字:

我在《箱庭疗法》一书中读到了“自性化”这个心理学名词,刚好手头上黑塞的《悉达多》一书也读近尾声。在我看来,黑塞书中描写的主人公悉达多,他就是在追求和实践着他的“自性化”。

我在网络上查询自性化的解释,如下:一个人最终成为他自己,成为一种整合性的,不可分割的,但又不同于他人的发展过程。主人公悉达多正是如此,年少离家、追随过佛陀、沉浸过人世,后来在摆渡人的指引下思索追寻,最后也成为了一个摆渡人,成为了他自己。书中这样描述他与佛陀的相遇和相离:“这位佛陀夺走了我的一些东西,悉达多想,他是剥夺了我什么,可赐予我的更多他夺走了我的朋友,这个朋友原来听我的,现在却信奉了他。然而他把悉达多送给了我,把我自己送给了我”,在我看来,悉达多的这番悟道十分精妙,他不是一个盲目追随他人的人,他听从着自己内心,即使与自己一同修行的朋友信奉了佛陀,即使千万人跋山涉水来求教于佛陀,悉达多也没有因此被敬仰蒙上双眼。他说道“我无权对别人的生活做出评判!我只需要为我,对我自己一个人做出判断,做出选择,做出舍弃”。

悉达多是坚定的,从离开家庭走上苦行僧式的生活开始,他没有动摇过自己的心,虽然不曾清晰地呐喊出“我要什么”,但是在修行的过程,他清楚“我不要什么”。反观自身,我是一个内在修行“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人。大学时,我才开始懵懂地去认识自我。我在心理被试的经历中漫想,在友谊、爱情、亲情的建立和破碎中探求,在初入社会、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中思考,和悉达多一样,我离开家庭后,才开始了自己的修行。但我的修行却很飘忽,很容易跟随,很容易放弃,有点像悉达多对商人迦玛斯瓦弥的评价_“他和我一样聪明,可他心里没有归宿”。是的,我缺乏自己的思想体系,记得曾经在朋友圈转发过一句话,核心意思就是一定读书,否则自己的思想只能来自于亲戚朋友了。原句很犀利,直戳心脏。那时候是四年前的冬天,我刚签完工作,意气风发,但直面内心也会意识到思想水平不高的残酷现实。

从我开始真正生活的时候,我就像一个搭积木的小孩,曾经和父母一起搭好的那个城堡被推翻了,或者是我的建造材料出现了改变,我要以不同以往的方式自己搭建了。但是在搭建的过程中,我原有的思维方式和新接触的观点产生了碰撞,我频频回头寻求父母亲人的指导,

我前年夏天阅读过《自卑与超越》一书的部分章节,其中提到“真正的生命意义在于个人与他人的交互作用中”,“生命的意义在于懂得关注他人、与他人合作;在遇到困难时,能不用损害他人利益的方式解决”。在书中,悉达多与家人、与朋友、与佛陀、与拉玛、与摆渡人、与儿子等等人物交往,这都促进了他自我认识的深化。这对我也是启发和要求,在与人合作这方面,我很欠缺,但是目前我还没有掌握到合适的改进方法。日后,我一定要多阅读一些合作的书籍,以期进步!“书写有益,思考尤佳,明达有益,忍耐尤佳”。

以上,就是我初读《悉达多》的感悟,我还会再读,相信会有新的见解。

读书之《主角》读后感1500字


读书之《主角》读后感1500字:

从来没有一本书让我如此痴迷,刚刚拿到就爱不释手。从昨天下午一直看到今天早上。看完陈彦老师的小说《主角》后,很多感触涌上心头。因为这部小说写得是秦腔名家,从十一岁直到五十多岁的人生坎坷的经历。

在剧团做过烧火丫头,曾一度放弃唱戏的念头,因为忆秦娥扎实的功底,更因为她师傅这位伯乐,为了她能够一脉相传,能够传承师傅的吹火,师傅终于在走之前,秦娥最终成为名人,县名人,省名人。她从不和别人争高低,一根筋一股傻气将自己的功底弄扎实,最终成就了她。可是她除了唱戏,其他的事情从来不关心,也不上心。经历了两次婚姻,经历了亲生儿子跳楼身亡,经历了各种打击,依然坐真实的,憨厚的,有点傻气的戏痴。

假如把这部小说搬到电视上,其影响力绝不亚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有人曾说过:秦腔是陕西人的情歌。秦腔将陕西人的喜怒哀乐诠释的淋漓尽致,秦腔有时候委婉、有时候粗犷、有时候豪情万丈、有时候如泣如诉。

陕西人给人们的印象大多是憨厚的、生楞的、硬邦邦的。假如你和陕西人打过交道,你就会觉得陕西人直爽、善良、纯朴。对待朋友掏心掏肺,对待有恩的人肯定是:人敬我一尺,我还人一丈。

秦腔几百年来老祖宗传承下来的戏曲,都深刻在人们的心中。

三娘教子——三娘为了教育儿子读书,竟然要将赖以生存的织布机砸坏,可谓是用心良苦。

杨家将——好男儿好女子要学就学杨家将,带兵打仗,精忠报国。

窦娥冤——我只记得窦娥被杀时,下起来六月雪,只有被冤屈的人死前才会出现六月雪,血一滴都没有落在地上,全部洒向白绫的奇异场景。最终窦娥冤案被平反,罪恶滔天的人终将受到惩罚。

三娘教子用苦良心,杨门女将精忠报国,窦娥冤人在做天在看,正义终究战胜邪恶。这就是秦腔的魅力,之所以能深入人心,能被一代代传唱。它不仅是文化的一种传承,同时向人们传播着老祖宗千百年来不变的正义的力量。

从记事起,我就喜欢上了秦腔。每年冬天北酥酪大队都会请西安秦腔剧团来演出,当时的戏子都安排在各家各户。那时候平静的小村庄比过年还高兴。孩子们一放学早早做完作业,就缠着大人们去看戏。

早上我们上学时,看到演员们在学校门前的空阔麦场走势,练腿。晚上放学后,我们早早的拿着摆凳子站好位,然后和小伙伴们簇拥着去戏台后化妆间。我们只能在门口远远观望着。有一次一个大花脸出来了,把我们都吓唬住了,如鸟兽散四处逃窜。每年正月十五前后,村里都会打社火。敲锣打鼓,舞狮子,要热闹上一周才算把整个春节过完。村人们吧秦腔剧中的人物搬到了社火上,可见村人们对秦腔的热爱。

踩高跷——秦腔戏中人物悉数出场。

高杆——将孩子们小腿和脚绑在固定的铁架上,小小的人儿被打扮成不同角色。

血唬——也就是电视中演的特技的一种,钢刀扎到身上,掏肠子,铡美案,村里的能人们化的妆太逼真,每次看到小孩子们都会躲得远远地。

这些扮相都是戏曲中的人物,穿的也都是戏服。

我的外公我的母亲一生钟爱的都是秦腔,他们也会唱,我在家里多次听过外公讲戏曲故事。妈妈的偶像是李爱琴老师,最喜欢唱《周仁回府》哭坟片段,她高兴地时候就会唱起来,她唱的如泣如诉,那时候我觉得母亲就是戏曲中的周仁,在爱妻的坟前哭的肝肠寸断。多年后,当我跪在母亲的坟头想起母亲唱的《周仁回府》,不仅泪流满面。如今我也变成了她,每回回听到秦腔,只要音乐想起,就会感慨万千。

秦腔是我小时候的记忆,对亲人无法磨灭的思念。它的乡音,乡情,总会把我带到童年。文/姚小红

相信《读书之蔡崇达《皮囊》读后感15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皮囊读后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