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文心读后感600字

文心读后感600字

《文心》读后感600字。

阅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我们经常需要读大量有深度的书籍,它们是人类知识的总结。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会经常要求我们会写读后感。我们就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把那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应该怎么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呢?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文心》读后感600字,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文心》一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书,一艘载着国文知识向现代行驶的小船;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沉到了时代的底部,却总是会浮出一水面,永不被埋没。

《文心》之中的一精一华,是教育。朱自清说过,它不单是中学教师的书,还 是学生的书。

有人说,这是一本教人作文遣词的书。这种说法并不贴切。它有线索,有时间,有故事,它是一部真真切切的时代小说,有着写法、读法、作法的轮流一交一织,既有发人深省的国文教学问题,也有令人学一习一的人物可贵的品质,将道理镶嵌在现实情境中,踩合了时代的一精一粹。

《文心》中的许多道理,到现在还 适用。对待思想与学术与时代、思想的关联时,有人视作珍宝,有人视为骸骨,但学一习一的应是自己的,获得深入的探究成果才可视为真的自己的东西。王仰之先生的话总是干练、有力、生动,有着自己的时代一性一。

同时,我们也应该借鉴乐华的朋友大文。他与同学们总是好学上进,踊跃积极;志清、锦华等人物的形象也跃然纸上,生动,活泼。有一个地方挺有意思,慧修劝说他的爸爸接受新体诗。开始,爸爸认为唯有这新体诗不是诗,只是几句话语拼凑起来的韵脚不工整的东西罢了。然而他与女儿谈了一次新诗体后,竟使他破格接纳了新体诗。这其实是一种时代一性一的一交一流与体会,让他沉吟着想:有点意思。想今天,学生如以往般努力,可是按部就班地照葫芦画瓢,老师边写他边记,连质疑一下也不敢。抒发的感情又遭到了标准答案的抨击夏、叶二老约摸是想表达这个吧。这是语文的魅力中另外的缺点。

我们隔着八十多年的门缝,透过《文心》窥一探到时代的感慨。主人公乐华与大文两个人,也走了两条不同的路。乐华的父亲,周枚叔先生曾是语文教师,却因教育体制的种种漏洞失业,致使乐华曲厂里当工人然而,乐华却保持一颗国文的学一习一之心,晚上的灯光下,他帮同学看作文

这本书的时代是有局限的可是,这更让我们读懂了历史,读出了那颗文心对文学探索永远不停止的心。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文心》(读后感参考)


《文心》读后感

《文心》一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书,一艘载着国文知识向现代行驶的小船;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沉到了时代的底部,却总是会浮出水面,永不被埋没。

《文心》之中的精华,是教育。朱自清说过,“它不单是中学教师的书,还是学生的书。”

有人说,这是一本教人作文遣词的书。这种说法并不贴切。它有线索,有时间,有故事,它是一部真真切切的时代小说,有着写法、读法、作法的轮流交织,既有发人深省的国文教学问题,也有令人学习的人物可贵的品质,将道理镶嵌在现实情境中,踩合了时代的精粹。

《文心》中的许多道理,到现在还适用。“对待思想与学术与时代、思想的关联时,有人视作珍宝,有人视为骸骨,但学习的应是自己的,获得深入的探究成果才可视为真的‘自己的’东西。”王仰之先生的话总是干练、有力、生动,有着自己的时代性。

同时,我们也应该借鉴乐华的朋友——大文。他与同学们总是好学上进,踊跃积极;志清、锦华等人物的形象也跃然纸上,生动,活泼。有一个地方挺有意思,慧修劝说他的爸爸接受“新体诗”。开始,爸爸认为“唯有这新体诗不是诗”,“只是几句话语拼凑起来的韵脚不工整的东西罢了。”然而他与女儿谈了一次新诗体后,竟使他破格接纳了新体诗。这其实是一种时代性的交流与体会,让他沉吟着想:有点意思。想今天,学生如以往般努力,可是按部就班地照葫芦画瓢,老师边写他边记,连质疑一下也不敢。抒发的感情又遭到了“标准答案”的抨击……夏、叶二老约摸是想表达这个吧。这是语文的魅力中另外的缺点。

我们隔着八十多年的门缝,透过《文心》窥探到时代的感慨。主人公——乐华与大文两个人,也走了两条不同的路。乐华的父亲,周枚叔先生曾是语文教师,却因教育体制的种种漏洞失业,致使乐华曲厂里当工人……然而,乐华却保持一颗国文的学习之心,晚上的灯光下,他帮同学看作文……

这本书的时代是有局限的——可是,这更让我们读懂了历史,读出了那颗“文心”——对文学探索永远不停止的心。

分享:

《文心》读后感800字


《文心》读后感800字:

汉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纽带,具有独特的魅力。我们讲起它的美,通常是褒奖它历史的悠久、想象的丰富、造型的美观,容易忽略掉汉字表意的变化无穷,正因为汉字在组成文段后表情达意的奇妙变化,为学习增添了难度,但也呈现出汉语学习的趣味,我想这就是不少老外醉心于汉语学习的原因了!

《方块字》这一篇章提醒我重新认真地审视汉字表意方式丰富变化的特点,提醒我思考在学习中可以将难点转化为兴趣,对于家长指导孩子来说,引导的关键往往在于家长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成为孩子对事物的原生认识。比如对“汉字表意方式丰富变化的特点”,如果我能将其视作一件趣事,和女儿一起探讨研究,一定好过这样对她说:“你们的课文太难了,一个字那么多意思,我是读不懂了,去问老师吧!或者给你报个兴趣班?”

前几日的一晚,女儿说:“妈妈,我考你一个问题呗?”临睡的时候,我已经相当疲倦了,可想着“在探究中发现乐趣”的事儿,我撑着半闭的眼睛问:“你说,什么问题?”女儿饶有兴趣地说:“文言文《狼》里有一句话,‘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这句话里的‘犬’是什么意思?”我依稀记得《狼》是蒲松龄的一篇短篇小说,写狼的贪婪和凶残,屠夫的勇敢,文章里的主角是狼和屠夫,没有狗。显然,这里的“犬”并不是作名词性质讲成“狗”。

正如《方块字》这一篇章里告诉我们的:字会因为地位而性质变易的。这情形在读文字的时候,要随时留意,尤其是文言文。因为文言文用字比白话文简单,一个字弄不明白,解释就会发生错误的。想到这里,我满怀信心地告诉女儿:“你看,这段话是写狼,突然出现‘犬’字,不是讲成名词性质的‘狗’,你要留意观察这个‘犬’字的位置,它在‘坐’的前面,对“坐”的方式加以修饰和说明,所以应该翻译成‘像狗一样’,是名词作状语。”女儿听得没了睡意,对我连连称赞,我说:你看,从文字中能得到丰富的暗示,是顶有趣的事儿吧!

这个周末得和女儿出去走走,学学乐华和大文,“一壁走,一壁注意路上所见到的字,不论招牌、里巷名称,以及广告、标语,无一不留心到。”你问我答,应是惬意非常!作者: 曦嘻嘻

《文心》读后感_1600字


《文心》读后感1600字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阅读和写作。看完一篇有意思的公众号文章,想发朋友圈表达自己赞同或反对的观点,却不知该说什么,最终只是摘抄原文的金句。看完一本书或一部电影,想发表自己的评价和感想,却不知该如何下笔,最终只是打出几分的评价。
有人认为写作是作家才会去做的事,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写作,正如《文心》中的语文老师王先生所说,“作文是生活中的一个项目,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充斥在生活中每一个角落,快餐式与碎片化的浅阅读下,大家对信息的收集、提取和整理的能力在不断弱化,导致大家的写作能力普遍不高,有感不如如何抒发。
《文心》就是一本专讲读和写的书,作者夏丐尊和叶圣陶两位文学大师,以讲故事的形式,深入浅出地探讨阅读与写作的方法,虽然本书已出版八十多年,故事背景是三十年代的中学语文课堂,但其中介绍的思路和方法放到今天并不过时,历久弥新。
《文心》讲到写作的第一步是认清目标。如果你不知道写出的文字,准备给什么人看,也就无从下笔,即使写出来了,也不会有影响力,因为没有清晰的定位。时常问自己这些问题,“我的读者是谁?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关心什么事?我擅长什么领域?”就像开车有一个目的地,才不会南辕北辙。
这个原则对于广告人来说应该并不陌生,在思考广告文案创意时,提出与广告观众有关的问题,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一个优秀的广告人,只有不断思考“谁会买这项产品?为什么他们需要这项产品?”等等问题,才能更精准地理解观众,写出令人感兴趣的爆款文案。
写作的目标有了,那么如何在生活中寻找写作题材?《文心》中提到了“触发”的方法,“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你读书时对于书中某一句话,觉到与平日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是触发;觉到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种印证,是触发;觉到可以作为将来某种理论说明的例子,是触发。这是就读书说的。对于目前你所经验着的事物,发现旁的意思,这也是触发。这种触发就是作文的好材料。”
我把这种“触发”理解为联想。人是一种擅长联想的动物,认知科学家发现,相关联的信息和知识会以组块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当其中一个信息被激活或调用,其他信息也比较容易在脑海中再次浮现,这就是联想的原理。
《这样读书就够了》中介绍的“拆书帮便签读书法”的原理,其实也在于“触发”二字。阅读时发现有用的方法技巧不足以让它成为你的知识,当你由此联想回忆起之前的相关经验,并想出之后该怎么应用时,你才真正将书本吃透,把知识装到脑袋里、应用到生活中。
日常生活中遇事不是轻易就过去了,常去思考这件事背后的本质是什么,这件触动你的事让你联想到什么,自然会有源源不断的话题去说去写,也就不会担心写作题材不够这个问题了。
如果说写作是输出,阅读是输入,那么不断的输出肯定离不开大量的输入,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文心》中的小主人公乐华,由于家庭困难不得不辍学打工,王先生鼓励他不要气馁,“学习的主体是我们自己,我们自己要学习的话,在无论什么场所都行”。
在学校时学生有考试压力,读书学习往往是被动的、受人监督的。当离开学校后,很多人再也没有认真读过一本书了,其实是把学习和学校完全挂钩的一种错误想法。
从2016年开始,我们进入知识付费时代 。知乎、得到、分答等等平台的崛起,让我们发现大学毕业不代表没机会继续学习,获取新知识的途径有得是,只不过看我们自己想不想学,愿不愿意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去学习知识,改善自己的生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罢了。
读书是件比较私人的事,毕竟“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写作往往是有受众的,需要你不断地站在读者的角度考虑。
通过定位认清自己的读者是谁,通过触发的方法积累写作题材,通过不断输入新知识充实自己的大脑,通过学习写作的方法提升自己写作能力,才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作者,做到“下笔如有神”。

文心的读后感通用


下面是读后感大全精心为你整理的“文心的读后感”,在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以后,仿佛都吸收了其中浓缩了的智慧。不妨将自己的心中所想当作读后感的素材,去记录下来,想要写好作品读后感最关键的地方在哪呢??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文心的读后感 篇1

练好基本功,你也可以写出好文章

《列子》中记载了一个叫纪昌的后生,十分仰慕当时的“神箭手”飞卫,就找到飞卫拜师学技术,飞卫看着眼前这个零基础的年轻人,打发他回去练基本功。纪昌十分勤勉,前前后后用了六年的时间练就了两样基本功——你拿锥子猛地往他眼前刺他都不会眨眼;把虱子看到车轮般大小,虱子身上的细节一览无余。这时的纪昌眼睛练得十分了得,既稳又尖,当他拿起弓箭射向虱子——这虱子是用牦牛尾巴上最细的毛拴着的——箭一下子就穿透了虱子,而栓虱子的毛却完好无损。就这样,一个新的“神箭手”诞生了。你看,只要基础打的牢,小白也能成大咖。

现如今很多人把写作当作提升自己的重要途径,但是真正下笔的时候才发现,笔下写的跟脑子里想的根本不是一回事,自己的写作水平完全配不上充满奇思妙想的大脑,甚至连文章结构、修辞手法都没有熟练掌握。他们慌了,又是报班学技巧,又是听课看案例,折腾一圈回来之后还是写的不像样,他们又迷茫了……究其原因,还是基本功没练到家。对于很多想要通过写作提升自己的人来说,读一读叶圣陶和夏丏尊合作的《文心》必不可少,它从阅读、选材、写法等等多方面讲解读写必备的基础知识,这是一本让你练就坚实基本功的实用手册。

教育家叶圣陶和夏丏尊共同写就的《文心》可谓出生名门,但是书中所讲的知识却十分通俗易懂。《文心》由他们轮流执笔,每个月写两节,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写完。值得一提的是,在书写了三分之二的时候,叶圣陶和夏丏尊做了儿女亲家,这本书就成为了两位教育家送给儿女的结婚礼物。

《文心》本是为中学教师和中学生写的书,但你千万不要小瞧了它,别看我们很多人学习了这么多年的语文课,却没有建立起应有的“语文思维”。《文心》用故事的形式来写关于读和写的全部知识,书中的主人公是一群初中生和他们的老师、家长,书的每一节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并选择最合适的场景进行讲解,可读性和实用性都非常强。对于下笔困难的你来说,这本故事性与知识性相结合的书就是最合适的写作入门读物。

我们都知道,射箭是为了命中目标,那么我们写作是为了什么呢?飞卫告诉了纪昌练基本的方法,写作要练哪些基本功呢?

我曾经在一个作文辅导班教小学生们写作文,每堂课都有一个主题,春天来了歌颂春天,端午节到了怀念屈原。在一次描写初秋景色的课堂上,我问学生们初秋有哪些代表性的景色?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

“天空中,大雁排着队往南方飞去,它们一会排成人字形,一会排成一字形。”

“树叶变黄了,接二连三地离开大树飞舞着飘向大地。”

“小草们迫不及待地脱下了绿色的连衣裙,穿上了温暖的黄外套。”

……

这些句子既生动又形象,画面感十足,但他们说的都不对,为什么?因为不真实,实际上大雁基本不会出现在我们城市的天空中,平常很难看到;初秋时节树叶和小草并不会变黄,仍然是苍劲的墨绿色。他们所说的要不是在课文中学到的,要不就是在阅读中看到的,反正没有一点来自实际生活,也就是说他们没有用眼睛去观察,而是捡起现成的话完成了作文。西施的美丽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但无论西施怎样化妆,始终是同一个人,照上面他们说的那些写成的作文,也不过是不同的人写就的同一种陈词滥调而已。

写作不是无中生有文字游戏,不是拾人牙慧,将文字有序的排列组合出来根本不是文章。叶圣陶和夏丏尊在《文心》中说“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写文章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是生活的必需品。我们仔细想想,自己什么时候特别想提起笔来写作呢?高兴的时候、受了委屈、读了一本好书、看到一处美景……这些都会让人生出写作的欲望,我们写作的初心不就是为了真实的记录生活嘛,充满真情实感的文章即使手法稚嫩也会让人耳目一新。

《文心》将写作按目的的不同分为三类:

1.应用,应付日常生活需要。请假条、汇报总结、可行性报告等等都属于这一类。

2.习作,为了练习写作技巧而进行的练笔。

3.创作,发挥自己的天分写出的具有独特性、原创性的文章。

我们在这里主要讨论习作和创作的基本功,按照下面三种方法练习,你的写作水平会有质的提升:

明确自己的文章要表达什么。心理学家把我们心的作用划分为知、情、意三种类型,知,就是知识;情指的是情感;意说的是行为。叶圣陶和夏丏尊认为写作是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所以我们写文章之前就要想清楚,这篇文章主要想传达什么,是想把知识讲清楚,还是想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又或者是想让读者看完之后有所行动。确定了自己的写作方向之后才可以思考接下来的事情。

你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每天的生活一成不变,日子叠着日子,小时摞着小时,一天天浑浑噩噩的过着,索而无味的生活像白开水一样,当你提起笔来写作时又不得不默默放下,因为实在没什么东西可写。

《文心》教给我们一个非常实用的方法——触发。读书的时候,书中的内容可以印证自己过往的生活经验,或者可以作为另一种理论的例证,又或者引发了自己的思考,这些都是触发。说白了,触发就是通过日常我们看到或者听到的事情,引发我们的思考,感悟到其他的事情。

古诗中经常会出现“明月”这个意象,尤其在思乡诗中最为常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明月只是客观存在事物,但是在离家在外的诗人眼中,圆圆的明月就让他们想起了不能与家人团圆的痛苦,触发了他们的思乡之情。

同一件事物每个人触发的东西完全不同,重要的是要有新意。“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李煜笔下的秋充满的萧条之意,让他愁肠满腹。而刘禹锡不这么觉得,他写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刘禹锡眼里秋天竟然比春天还要美好。同样写秋天,刘禹锡的诗独具新意,在一片悲秋声中脱颖而出,让人印象深刻。作家之所以成为作家,就是因为他写的是别人没写过的,别人读着很有新意,写书的人自然就成名成家了。

对所见所闻有思考和见解,而且要力求出新,这就是确定内容的难点所在。要知道没有思考的生活还是一杯白开水,没有新意就是把这杯水倒进了文章里,即使写的再多也很难有所提高,明白了这些之后,我们处处留心就不愁没有内容可写了。

叶圣陶和夏丏尊认为大部分文章可以用记叙和印象两种方式来写。“我去游乐园玩”这个主题用这两种方法怎么写呢?

“游乐园里人真多啊,各种游乐设施前都排着长长的队伍,我玩了旋转木马、海盗船和摩天轮。”像这样把事情原原本本记下来的是记叙法。

印象是外界事物留在我们大脑中的一种感觉,同样的事情我们可以这样写,“游乐园里人真多啊,不论大人小孩脸上都笑盈盈的,仿佛只是来到游乐园就让人很高兴似的。”实际上肯定不是所有人都在笑,但人们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这样,通过这短短的几句话也能感受到“我”的情感是很快乐的。你看,印象文中可以隐藏很多信息,读起来会让人感到津津有味。

数学家得先学加减乘除,书法家得先练习笔画,钢琴家得先认五线谱。世上哪有什么天才,由不会到会,由会到精通,专家也要从最基础的学起。想学习写作又不肯静下心来“扎马步”,空想有什么用呢?《文心》中介绍的方法实操性非常强,但是掌握了方法,不肯行动起来,学习了很多写作知识,不肯下笔去写,还谈什么提高呢?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用实践来检验真理,开始的最好时间就是现在!

文心的读后感 篇2

对于想要学习写作的人来说,《文心》应该是必读书籍。我读完想起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指的是《文心》中关于读和写的论述。我是先看了一些近几年比较畅销的有关写作的书,然后才看的《文心》,那些书里面给到的写作技巧确实挺实用的,如如何让文章标题更具吸引力,如何提炼金句,如何布局谋篇才能让读者不疲劳等等,但是总有一种快餐的感觉,读完就会让你觉得写作有速成之法,提笔就成。而《文心》却给我一种很踏实的感觉,写作也需万丈高楼平地起。而且很多畅销书中提到的写作技巧都可以在《文心》中找到相对应的论述。

《文心》用故事体裁写成,取材于1931年初秋到1934年夏天几个初中学生的生活,将读和写方面的知识与几位学生的日常融成一片,既切合实用又有吸引力。书中虽然讲的是三十年代语文教学上的问题,但现在看来依然切合实用,因为有些根本问题到现在都没有解决,如阅读的目的,写作的目的,语文教师的作用等。

《文心》共三十二篇文章,既涉及诗、日记、叙事文、小说、信、读书笔记等不同类型的写作,也包含题目、用词、习字、语汇语感语调、修辞、文章组织、鉴赏、风格等读写技法。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三点:作文是什么,作文的来源及作文的意义。

作者说“作文不是无所为的玩意儿,作文是生活,是生活中的一个项目,而不是生活的点缀”。不管这世间有多少人,多少种生活,但我们每个人都只有自己这一生,发生着属于自己的喜怒哀乐,但不是随时随地可以与人言说。而通过写作,可以记录我们的经历,写过之后,“欢喜好像更欢喜,愁苦却似乎减淡了”。既然是生活的项目,那么作文一定是主动的行为,是习惯使然。而这个习惯养成的前期,需要不得已的被动,也就是刻意练习。只有通过定期作文,才能把作文这件事混入自己的生活里头。

作者在书中提到“触发”的概念,通过触发找寻作文的来源。“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触发的源头很广,可以是书中两句话之间的相互联系,可以是书与自己生活的印证,可以是某种理论,可以是你经验着的任何事物。作文触发的关键在于新。“触发要是自己的新鲜的才好”,“书籍原用文字写成,但不应只当文字来读。读书的目的,重在收得其内容意趣,否则只是文字得游戏而已”。所以“在有字得书以外,更留心去读读没有字得书,在森罗万象得事物上获得新得触发”。书中的实用建议也很好,随身携带笔记本,随时记录。现在电子设备如此方便,我们更应善用才是。

在《文心》的最后一课,作者提出了一个终极问题,即作文的意义是什么?作文成功与失败的标准是什么?“紧要的在于是否真正充实了你们自己,是否随时随地可以受用。这是成功与失败的标准。你们学习一切,都可用这个标准去考量自己”。这句话让我想起了“人最大的客户是自己”,我们投入工作,每天面对同事客户,对领导负责,对客户负责,却很少问问自己,做的每一件事于己是否负责。读书也好,写作也好,都要有意识地把自己放在时间轴上,比较一下现在和过去的自己,考量是否更加充实,生活是否有改进。

看完夏丏尊和叶圣陶两位先生的《文心》,心中总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作文之事可大可小,于文学家而言,作文是一生的事业,于我们普通人而言,作文或是工作的一种技能,或是赚钱的一种途径,但无论如何,用写作的技能为我们服务,无论是应用之作或随兴写的文章,都要用创作的态度去对付,要忠于自己,从心出发。

文心的读后感 篇3

刚从书店买回《冰心散文集》时,看了看,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一样的。瞧,薄薄的一本,拿在手上也不觉得有多么的沉重,但薄薄的书页间却透着一股莫名的书香气息……

刚打开这本散文集时,粗粗的翻了一下,发现在冰心的文章里面并没有太多华丽的语言修饰,给我留下的印象不大。突然,我想到了这学期刚学的“煮书”的方法,就是把书给读懂,读透……于是,我再次捧起这本仿佛蕴含这无穷知识的书,一字一句耐着性子读了下去。

我记得冰心曾经说:散文可以写得铿锵得像诗,雄浑得像军歌,生动曲折得像小说,活泼精锐得像戏剧对话。难怪冰心这么喜欢写散文,而且在人们品味她文章的同时,使人沉浸在书的意境中……

当我真正看完冰心的散文后,我发现了冰心写作不仅是没有太多华丽的语言修饰这样简单。在她的散文里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一个字“爱”。冰心爱美丽的大自然,她爱海,因为在她眼里:海是温柔而沉静,海是超绝而威严,海是神秘而有容,也是虚怀,广博……也许在冰心的心里,“爱”的海洋就是这么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的。

冰心爱儿童,在她生病的其间,还为小朋友写了《寄小读者》可见在她心中,小朋友地位的重要。冰心爱母亲,她甚至这样形容过她的母亲:母亲的话句句可使做儿女的人动心,母亲的字一点一划都可使做儿女的人落泪。冰心也曾傻傻地问过母亲爱她的原因,而母亲告诉她:不为什么——只因为你是我的女儿。是啊,当你看见了世界上有那么一个人,认识你,知道你,爱你,千百倍的爱胜过你自己的时候,你怎么能不感激,不流泪,不死心踏地的爱她,而且死心踏地的让她爱你?所以冰心爱亲人,爱父亲,爱三个弟弟,爱她的同学,爱一切爱她的人……

文心的读后感 篇4

《华语情结》是一本书,有美丽的文字,但有意义的文字。这本书让我南北旅行,带我穿越时空,经历了唐宋元明清的历史。这本书写的是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可以说是游记;其中记载了许多史实;也可以说是历史记载;全书中的喜怒哀乐、诗画,使这本书成为一部非常好的散文集。

走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作者用自己独特的观察和洞察,对这个古老民族的深层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思考,用他细腻的笔触,进行了一次“苦涩的旅行”,对中华文化进行了审视。这本书里有太多的辛酸,让我难以承受,无法亲身经历。苦涩的味道,在看到《文化苦旅》之前,大概不会想到一个引人入胜的景点和历史遗迹背后会有如此深刻的含义;作者把他的精彩文字和干净优美的散文结合成精彩的文章。走进书中的情境和思考,不禁认真起来。我像一个被流放的孩子,被流放到一个我不熟悉的土地,这迫使我前进。我面前莫高窟有洞窟。洞穴依旧壮观,石像壁画依旧寂静。我静静的看着投射在岩壁上的光影变化,就像他们静静的看着千年敦煌的变化。千年前的第一刀,千年后开启了雄伟的莫高窟。它遭受了浩劫:王道士手里的一串钥匙守护了敦煌几千年,却把它留在外人手中,而华夏子孙也抛弃了它。那辆马车和装载文物的马车被出口到外国。多年后的今天,这个神秘而有意义的洞穴为什么能吸引所有人的目光?它不是一种耀眼的外表,而是一种仪式,一种人性,它的深层内涵。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美也有一个宗教的世界,它是一个千年中国的标本,一个同样美的标本,尽管它曾经是不完整的、无情的、任意的改造。

在留侯庙前,柳宗元的一生被一尊石像铭记,从文采到降职,被贬谪,刘墉二州是个偏僻的地方。因此,他把自己置身于山水之中,把自己凄苦感伤的心境寄托在观光和写文章上,使中国文学有了《永州八记》这样优秀的山水文学,这样一代文人

苦和甜属于一个家庭。苦为先,甜为后。就像余虞丘拿冠军一样《文化苦旅》!但是苦难中处处有希望。

文心的读后感 篇5

看到乐华因家庭境况不好,不得不辍学打工,老师和几个少年们加以劝慰鼓励,而乐华也不忘记自勉自强的时候,觉很是感动。生活是一本不用文字写的书,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已是非凡的智慧。读书写作,技巧是其次,要如何观察生活,如何真诚表达,如何让文字与生活融合,才是深入生活的关键。

如果只能“浅浅”地活着,实在不甘心,浮于表面的欢愉又怎能让人长久满足,所以想尽量追求深刻,哪怕求而不得。

而要“深刻”,一方面是尽情投入到生活中,去创造与体验,去建立与别人的连接,另一方面,是不断往内探索和挖掘,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与写,就是其中一种好玩的方式。

所谓文心,或许说的还有这一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写这个期间查阅资料,百科上写着一条记录: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首次向全国中小学生发布阅读指导目录》,好眼光。

文心的读后感 篇6

朱自清的文章,不大谈哲理,只是谈一点家常琐事,虽是像淡香疏影似的不过几笔,却常能把那真诚的灵魂捧出来给读者看。赵景深还记得第一次接触朱自清,是源于小学课本中的《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是课文的开头,但却是我心中的永恒,那短短的一句话表达了你真挚的情感和万千人的忧伤。

你在《背影》中,语言虽没有以往的华丽,却多了几分朴实和平淡。催人泪下的画面和那平凡而简短的对白,总能激荡起我心里的那一片涟漪。每当读起那篇文章便会想到自己的父亲,那个不擅长表达却为自己操劳了大半辈子的父亲。

从你那平易的文字中可以看见那个用心来给予儿子一切的父亲形象,感受什么叫做父爱如山在《正义》一文中你问道:人间的正义在哪里呢?你说:两石白米堆在屋里,总要吃它干净,两箱衣服堆在屋里,总要轮流换穿,一大堆正义却扔在一旁,满不理会,我们真大方,真舍得!看来正义这东西也真贱,竟抵不上白米的一个尖儿,衣服的一个扣儿。此句话充分的表达了你对当时社会的不满,试问人间的正义究竟在哪里呢?你让广大人民清楚地明白正义不止是挂在嘴上,而是要付出行动的。

朱自清的散文读起来,很美,带清秀之气,正如他的名字一样。

文心的读后感 篇7

《文心》读后感600字:

朱自清先生在本书的序言中写到:“本书写了三分之二的时候,丏尊、圣陶做了儿女亲家。他们俩决定将本书送给孩子们做礼物”。这让我毫不犹豫买下了这本书,志同道合的朋友把共同的殷切勉励用文字记录下来,留给孩子,这不仅是一份礼物,更是一份答案、一份期许。是智慧的父辈对孩子们即将面对的未来的回答,让我不禁想起古时候能决胜千里的军师的锦囊,让我充满了好奇!

细读序言,知道这锦囊原是可以惠及中学生家长的。夏丏尊、叶圣陶两位先生用自己丰富的国学知识和多年的优秀从教经验,用一个个故事诠释和解答国学知识给学生和家长带来的困惑,尤其深刻而精妙地梳理了初中生应该怎么读?怎么作?对我来说,正好实用!《文心》虽初版于1934年,其中的故事以当时的社会情况为背景,但两位先生在书中讨论的语文教学上的问题今天重看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我初略翻看了一下,第一篇《忽然做了大人和古人了》,通过玫叔的循循善诱,乐华和大文慢慢解开了心中对初中国文学习难度大幅提升的困扰,仿佛在迷茫中摸索到了进入国文学习世界的入口。

对于我们今天的初中生来说,这不也是首当其冲的问题吗?很多孩子因为感受不到语文学习的现实意义无法提高学习热情,因为找不到学习的窍门和方法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一份温暖的礼物,一个精彩的锦囊,给了我阅读的兴趣和探索的企图。不希望对孩子的指导仅仅停留在“口号式”的鼓动上,希望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能让自己对学习语文的根本和要义有更深刻的感悟,毕竟,细细想来,也从没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惭愧!

文心的读后感 篇8

初读20世纪国学大师顾随的著作《中国古典文心》,就被他的才情和文笔而深深折服。这部著作总是能够将学问与人生哲理融为一体,使得读的人能够在为人处世和修身养性方面得到很大的启示。

顾随大师在《中国古典文心》中对《论语》中的观点不断地进行提炼,认为我们在生活中要不断践行“身体力行,知行合一。”这告诫我们做人的时候一定要信守承诺,言行合一,绝不可表面说一套,背后做一套。曾子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正是提点我们,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要懂得反思自己的不足,积极向上和不断进取。

“人处世是随波逐流,还是逆流而上,还是中流砥柱?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很多人并不明白生活和工作的意义,常常觉得自己在工作中的所见所闻和自己的价值观有诸多冲突之处,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圆滑世故。而顾随大师在书中的一席话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终日忙碌的意义。在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中,通过阅读《中国古典文心》,能够让我们的生活节奏变慢一些,也可以看作迷茫无助时的一丝清风。

“在求经验时必须要亲自参加,而在书案前写作时也要及时撤出来,所以要隔离。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这一席话恰好和当下年轻人在基层工作的情况联系在一起。很多年轻人在下基层工作之初都有喊苦喊累的情况,因为害怕犯错而不断地逃避挫折。而如果想要获得进步就一定要在实践中、在犯错中不断地获取经验,从而获得成长。

“事之起始也许困难,而必要以毅力和练习达到‘可乐’的地步,说到深处是要‘好之’和‘乐之’”。但凡成功之人,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都有着乐观的心态。那些能够在工作中做出好成绩的人,正因为他们能够在一次次的挫折和困难中品味到其中的乐趣。好是一时的,乐是永久的。在生活中,乐观的心态是一个人能够“所向披靡,无往而不利”的利器。

历史的脚步从来不会停止,文字以涓涓溪流记录下过往的点点滴滴。顾随大师在《中国古典文心》中旁征博引,所道出的人生哲理即便时光变换,却依然历久弥新。(周鹤)

文心的读后感 篇9

朱自清先生的这篇散文集名篇,我是在几天前开始读的,至今已看了很多遍。每次读时内心中都有所感,可是仔细品味时,又无法确切的明白其中的滋味。几天后,我在生活的磨练中,品味了世事的艰难,人生的变迁,对社会、对人生渐渐有了看法,经由这许多经历之后,在闲暇时偶尔内心会浮现出《匆匆》上的一些话语,平淡里却蕴含至深哲理,在淡淡的愁思里却寓意深刻。所以禁不住想写点什么出来,如果有缘人偶然看到,能有所获,则欣欣然矣。

如果有人问:什么是生命?则会有很多很多说法,可谓众说纷纭,无所适从。然在我内心却对这个问题挥之不去,茫茫然然,正如《匆匆》里说到:“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是啊,我们懵懵懂懂的来,糊糊涂涂的走,在生命的过程里,如一场黄梁,了无所得。李白在《春夜宴桃李园序》中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人生若是旅途,这一站起点是生,这一站的终点是死,没有一个死去的人会让生者明白死去后的体验,可是死是我们必须应对的,正如我们有生,可是为什么会恐惧死亡,我想正是源于我们对生的`无知。

大话西游中孙悟空说:“生有何欢,死有何苦?”。我们总要抓住一些东西,让我们自我感觉到生命的存在。我们活的时候,争名夺利,无休无止,我们的欲望大的可怕,我们总是看见自我没有的,却总是看不见自我有的;我们总是追求进取,可是却不明白休养生息。

朱自清带着这样的怅然,用不消极的心态去感悟时光的匆匆。先生感叹,我们的日子逃去如飞。“仅有徘徊罢了,仅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是啊,何曾留有一丝一毫的痕迹呢?就算有无尽的财富,广大的声望,可是能带走什么?终将赤裸裸的走,不留一丝痕迹。如果只一生无尽的求取,有多少人在临终时,才猛然发现做了一辈子欲望的奴隶,还不明白为什么要走这一遭?这是多么可悲啊!

当看着身边的人,有不少在无聊的工作、为了工作而工作,浪费时间,做一些自我都不明白做的事情。也许,能得到的只是一时的快感,但失去的确是一辈子的幸福,多么可怕,更可悲的是竟全然不知。

“今日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可是后天很完美!很多人都死在了明天晚上!”阿里巴巴总裁马云的这句话道出了当今社会的残酷和现实,从侧面提醒我们每个人,要懂得珍惜。时间总是匆匆的走,也会匆匆的来,这是谁也控制不了的,但我们能够控制自我,不要虚度年华,用我们的青春去谱写生命的完美。

文心的读后感 篇10

刚拿到这本书时,有点惊讶于它的行文结构竟然是小说形式的,通过一个个小场景中人物的思考或者对话,向读者阐发一条条关于写作的经验。如此读下来,二老的笔风给我的感受是既细腻又庄重。

细腻在于,每一章中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时注重其思考和成长的过程,而不只是为了说教去直白灌输;庄重在于,对于写作涉及的每一个要素主题都有着详尽的阐述和清晰的举例,每一处都透露着老一辈教育家严谨的治学姿态。

我本来以为这本书会讲很多写作的奇技淫巧,但是读完后才发现,二老其实通篇一直在表达这样的态度:写作一定要有自己的情感注入,文字只是表达工具,切忌华而不实,雕琢表面形式。这也给自己敲了一个警钟。

写作很普通,没有什么高大上的,同吃饭、睡觉一样,都只是生活中的一个项目,也可以说就是生活本身;但同时写作也很重要,同吃饭、睡觉一样,离开了就会觉得浑身难受,似乎缺少了某种类似灵魂一样重要的东西。所以说,艺术是源于生活的。

那么作文情感如何获得与丰富?只能靠多读书多体验多思考。你所读过的书就是在收集燃料,你当下的体验就是在制造氧气,你脑海中的`思辨就是在摩擦火花,这一刻就能够燃起熊熊大火,也许一部名垂青史的作品就此诞生!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这一切都是属于你的。忠于自己,而不要囿于模板范式,失去了原则的作文必然食之无味。所以说,艺术更是高于生活的。

当然了,写作的基本功也是极其重要的,是需要持续练习的。乐华的父亲给出了一个很好的训练方法,那就是将自己随时的想法用小品文的形式记录下来,加以整理以供日后查阅与参考,这就是鲜活的作文素材。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这个恰好的背后,别人看不到的却是日日夜夜的积累。

再重申一遍,不要忘记了,写作就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其它任何学科也是这样的。所有学科的学习都是为了整个生活的改进,你要做的,是将所有学科与你的生活融为一体,你觉得呢?

文心的读后感 篇11

寒假,我正觉得无聊,就拿起了一本冰心散文《寄小读者》来读。读着读着,我感到十分感动。冰心的母亲逝世,今天整整13年了,年年日日,她不敢任自己哀情的奔放。今天却要凭着“冷”与“静”,来细细的忆念她至爱的母亲。

她的母亲一生多病,而身体上的疾病。并不曾影响她心灵的健康。她一生好静,而她是她周围一切欢笑与热闹的发动者。她曾不进过私垫或学校,而她能欣赏旧文学,接受新思想,她一生没有多余财产,而她能急人之急,周老济贫……

冰心在做什么事都想起她的母亲,假如她的母亲在,就不知会发起怎样美妙的议论?要下怎样精确的批评?冰心不但在快乐的时候想起她,更在忧患的时候想起她,冰心爱惜她的身体,抗战以来的逃难,逃警报,她都想假如母亲仍在,母亲脆弱的身躯,绝受不起这样的奔波与惊恐,反因着她的早逝,而感谢上天…… (一九四三年一月三日,歌乐山)。

嗯,母爱确实很伟大,不能为了一两件小事而与母亲争执;不能忘恩负义;更不能去惹母亲,去做不该做的事,要明白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母爱犹如一片天空,母爱犹如一个“避风港”,让我们向冰心奶奶学习,珍惜母爱,回报母爱,赞美母爱!赞同97| 评论

文心的读后感(合集7篇)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作品,才能写出“真材实料”。我们可以经常去读一些经典的书籍作品来丰富自己,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通过写一篇作品读后感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悟正当其时,您从作品中有哪些领悟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文心的读后感(合集7篇)》,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文心的读后感(篇1)

朱自清先生的这篇散文集名篇,我是在几天前开始读的,至今已看了很多遍。每次读时内心中都有所感,可是仔细品味时,又无法确切的明白其中的滋味。几天后,我在生活的磨练中,品味了世事的艰难,人生的变迁,对社会、对人生渐渐有了看法,经由这许多经历之后,在闲暇时偶尔内心会浮现出《匆匆》上的一些话语,平淡里却蕴含至深哲理,在淡淡的愁思里却寓意深刻。所以禁不住想写点什么出来,如果有缘人偶然看到,能有所获,则欣欣然矣。

如果有人问:什么是生命?则会有很多很多说法,可谓众说纷纭,无所适从。然在我内心却对这个问题挥之不去,茫茫然然,正如《匆匆》里说到:“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是啊,我们懵懵懂懂的来,糊糊涂涂的走,在生命的过程里,如一场黄梁,了无所得。李白在《春夜宴桃李园序》中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人生若是旅途,这一站起点是生,这一站的终点是死,没有一个死去的人会让生者明白死去后的体验,可是死是我们必须应对的,正如我们有生,可是为什么会恐惧死亡,我想正是源于我们对生的`无知。

大话西游中孙悟空说:“生有何欢,死有何苦?”。我们总要抓住一些东西,让我们自我感觉到生命的存在。我们活的时候,争名夺利,无休无止,我们的欲望大的可怕,我们总是看见自我没有的,却总是看不见自我有的;我们总是追求进取,可是却不明白休养生息。

朱自清带着这样的怅然,用不消极的心态去感悟时光的匆匆。先生感叹,我们的日子逃去如飞。“仅有徘徊罢了,仅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是啊,何曾留有一丝一毫的痕迹呢?就算有无尽的财富,广大的声望,可是能带走什么?终将赤裸裸的走,不留一丝痕迹。如果只一生无尽的求取,有多少人在临终时,才猛然发现做了一辈子欲望的奴隶,还不明白为什么要走这一遭?这是多么可悲啊!

当看着身边的人,有不少在无聊的工作、为了工作而工作,浪费时间,做一些自我都不明白做的事情。也许,能得到的只是一时的快感,但失去的确是一辈子的幸福,多么可怕,更可悲的是竟全然不知。

“今日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可是后天很完美!很多人都死在了明天晚上!”阿里巴巴总裁马云的这句话道出了当今社会的残酷和现实,从侧面提醒我们每个人,要懂得珍惜。时间总是匆匆的走,也会匆匆的来,这是谁也控制不了的,但我们能够控制自我,不要虚度年华,用我们的青春去谱写生命的完美。

文心的读后感(篇2)

有一天,教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特殊作业,要摘抄5段写景文章。当我抄完后,惊奇地发现:5段文字中,有三段是朱自清的文章。这让我对朱自清产生了好奇,朱自清有这么强的写景本事!我赶忙拿起了《朱自清散文集集》读了起来。

朱自清的许多散文集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春》、《荷塘月色》、《温州的踪迹之绿》等等佳作名篇数不胜数。每读到朱自清的文章,都会有一种清新典雅,柔顺细腻之情,让人从久违的城市的混沌的空气里摆脱出来,从而让人有一种乡村感,又好像有一种原始的,清新的感觉,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春天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季节,但往往又会给人带来焕然一新惊喜的。在描述春天的文章长廊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朱自清写的《春》了。他那栩栩如生、独一无二的语句,像小河的流水般灌溉进我的心里,虽然此刻是冬天,但我似乎感觉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气息。眼前仿佛呈现出一幅鸟语花香的春景图。“吹面不寒杨柳风。”从中,我能感觉到,风是多么地温柔呀!像是母亲的手在抚摸着一样,并且在空气中还夹着清新的土味、酝酿着淡淡的花香。要是能漫步在这种仙境般的完美春光里,必须是舒服极了,惬意极了!此时此刻我真是期望能穿越时空,到达这么美、还充满了诗意的春天去啊!朱自清给春天的鸟,“恩赐”了一个美妙的嗓子。“鸟儿将巢安在繁花绿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唤友地卖弄着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着轻风流水应和着。”这样的境界,就像在奇妙的童话世界里似的。可是,即使鸟儿的天赖之音再好、再美,也比不上那新春的雨水呀!俗话说“春雨贵如油”。“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个完美的季节,是最适合放风筝了。朱自清在春天看到了一个热闹的场面,在“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人们都以欢笑和努力,满心欢喜地迎之后春天,迎之后新的一年、新的开始。一向为此刻的完美生活而奋斗……春天,是期望的种子、是生命的开始、是美丽的象征。我从朱自清写的《春》中,看到了我们祖国完美的未来。人们在努力地工作着、奋斗着,从期望的春天开始,为我们的世界多添一份光彩。请大家就从此刻做起,憧憬着我们的未来,一齐来为明天而努力吧!

朱自清真不愧是一代文学大家!能够说,没有他,中国的现代散文集就不可能这么灿烂。我读了他的文章,汲取了丰富的营养,让我受益匪浅,真是饱餐了一顿美味的文学大餐。

文心的读后感(篇3)

我读了《老人与海》一书,觉得这个孤独的英雄——老人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这本书主要写了一个孤独的老人,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的情况下,在远离陆地的大海上遇到了一条巨大的马林鱼。经过三天三夜耐力与毅力的较量,老人终于制服了那条大马林鱼。可是,在它返航的途中,却遭到了鲨鱼的袭击。当他终于回到港口时,那条大马林鱼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光秃秃的脊骨。

但我觉得老人虽然失败了,但那只是力气和肉体上的失败,他的信心和希望始终未曾破灭。“人不是为了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看到后文老人又一次让我体会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勇敢。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平静的接受了事实,并且在返航后不久,就和孩子讨论起以后的打算。因为“每一回都是新的开始。”

有一次,我和一些朋友进行了一次比赛,最后我失败了,但我认为我尽了全力,我勇敢的承认失败,却又绝对相信自我的力量。我们又比了一次,我有信心和勇气,我一定会有成功。

我终于明白:只要拥有奋不顾身的勇气,就会有战胜困难的力量。

文心的读后感(篇4)

看到乐华因家庭境况不好,不得不辍学打工,老师和几个少年们加以劝慰鼓励,而乐华也不忘记自勉自强的时候,觉很是感动。生活是一本不用文字写的书,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已是非凡的智慧。读书写作,技巧是其次,要如何观察生活,如何真诚表达,如何让文字与生活融合,才是深入生活的关键。

如果只能“浅浅”地活着,实在不甘心,浮于表面的欢愉又怎能让人长久满足,所以想尽量追求深刻,哪怕求而不得。

而要“深刻”,一方面是尽情投入到生活中,去创造与体验,去建立与别人的连接,另一方面,是不断往内探索和挖掘,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与写,就是其中一种好玩的方式。

所谓文心,或许说的还有这一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写这个期间查阅资料,百科上写着一条记录: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首次向全国中小学生发布阅读指导目录》,好眼光。

文心的读后感(篇5)

《文心》作者叶圣陶和夏丏尊。叶圣陶是大家都熟知的作家和教育家,初中也有学过他的文章。但是夏丏尊我是今年世界读书日参加活动,才了解到原来他也是很出色的教育家和作家,并且是著名漫画家丰子恺的恩师。就像TS说的,当你书读的越多,才会发现自己了解的知识越少,才有更强烈的动力和欲望读更多的书,学习更多的知识。

当然我也是读这本书才知道叶圣陶和夏丏尊原来是儿女亲家,叶圣陶的儿子和夏丏尊的女儿结为连理,而这本书恰是二位老人送给儿女的订婚礼物。

文心意思为文之用心,指文章或文思。《文心》是以故事体裁写的专讲写和读的书,故事的取材于初中学生的生活。里面有循循善诱又平易近人的国文教师王仰之先生,有博学多才的枚叔,有好学又活泼的学生乐华和大文,三个主角贯穿始末。

本书有三十二个小故事,可以说是”中学生的三十二堂国文课“,三十二节涵盖了修辞、语法、词汇、诗词、小说、日记、书信、工具书、文学史等诸多与作文相关的语文知识。故事呈现了三年中学进程,也展示了上世纪30年代前期的历史氛围。因此,今天的中学师生阅读《文心》的收获,或许不只是"关于国文的全部知识"了。

现在语文教学水平难以提高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是没有弄清楚教学的目的,二是采用的方法不对。《文心》主要讨论的就是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作者认为,一个人无论学什么,要学好,能终身受用,得靠自己努力。学习本就是一件愉快的事儿。

读本书,学到了不仅仅以故事形式讲述的切合实际的国文知识,而且我还强烈的感受到了乐华与枚叔深厚的父子亲情,乐华与大文还有其他同学与人为善,互帮互助的同窗之情,王仰之先生对学生们爱护教导之情,学生们对先生的尊敬爱戴之情,还有30年代大家共同以文字抗敌的愤怒之心,团结之情。

文心的读后感(篇6)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92年所作的十篇回忆性散文结集,原名《旧事重提》。“朝花”是清晨带露,香气芬芳的花,喻指鲁迅青少年的往事。“夕拾”是说直到中年以后才在回忆中把它们写出来,借以慰藉“夕拾”“离奇和芜杂”的心情。这本书生动的描绘了鲁迅儿童时代故乡生活的片段,展现了当时的水乡景致,民俗风貌,抒发了对亲友师长的深切怀念之情。

在这些散文中深深引起我共鸣的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写出了鲁迅儿时在百草园的乐趣与三味书屋的乏味,那儿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长吟的鸣蝉、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各种动植物,应有尽有。还有长妈妈讲的传说与故事,冬天的麻雀,地上或桂花树上的蝉蜕,花坛上的腊梅花。这一切都令作者流连忘返、恋恋不舍。然而,三味书屋的索然无味与百草园里的无限乐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细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流露的些许天真浪漫。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面:油蛉在这里面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一切都充满了乐趣。

读完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字里行间洋溢的浓厚的生活气息,令人仿佛置身其中,亲切感扑面而来。

文心的读后感(篇7)

《文心》读后感1000字:

诗词背诵打卡基本进入正轨,虽然还没到习惯养成的28天,但我相信自己能坚持下去。《文心》自然也是要看下去的,越往下面看,越觉得书中的内容并不能直接地作为语文考试提分的捷径,但却让人发现语文学习,应该说中文学习更加准确一些,有着更多的魅力和可以探索的方法。

“书声”这一篇章讲了孩子们去看望王老师,远远听到王老师的读书声,本以为老师在读什么新的篇目,没想到老师读的是曾经在课堂上给自己讲过的课文,孩子们对老师的做法感到诧异,当看到老师在课文上认真标注的朗读符号时更觉得不解,因为不明白已经学习过的文章还需要这样认真反复的朗读吗?

这让我想起《朗读者》这档节目,我们为什么要朗读,我们从老师的讲解中听文字,从书本上看文字,但是只有自己能够将文字用自己的方式朗读出来,才是对这些文字有了自己的理解,所谓自己的理解,就是当文字中作者的感情和我们在读文字触发的自己的感情融合在一起时,创造出的个人情感,通过诵读,宣之于口,给听者以触发。举个例子,妈妈们一定都给孩子讲过故事,通常的情况是,我们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买书选书上,准备充足的故事书资源,讲故事之前用故事的名称问孩子“讲皇帝的新衣好吗”“讲海的女儿好吗”“你是男孩儿,咱们还是别讲白雪公主了,换一个”,然后看看手表,说“时间不早了,我们就讲这个丑小鸭吧,然后早点睡觉”……

今天读到《文心》的这篇“书声”,让我反思,虽然不是每个妈妈都是老师,但如果要想高质量地给孩子讲个故事,时间不该只花在选书和与孩子讨论故事的选择上,更应该在讲故事前提前去熟悉故事的内容,揣摩故事表达的意思和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在讲之前思考读法。读后感·我们常说“听故事”是孩子早期语文的启蒙教育,如何才能算得上是启蒙教育,我想更重要的是“情感触发”的启蒙,只有能被文字打动,才能写出打动人的文字。

好好去看看“书声”这一篇章吧!文末提到:“读法可研究的方面很多,我今天所说的不过大纲中的大纲罢了”,其实,在这篇小文里所提到的重读、高低、强弱、缓急已经包含了不少的学问。有心学习的人,不能只看理论的东西和作者的举例,更应该抽出空来,自己拿出文章来实际操作诵读一番。记得以前在家里,曾和女儿、先生一起搞过诵读会,可能还应该把这个活动坚持起来,文章不宜长,交流读书的心得,看来不全在对文字的理解,还在于读法的表达。

《文心》读书笔记感悟400字


《文心》读书笔记感悟400字:

预习课文的步骤:

一行一行地默读课文,遇到生字,标记后查字典,待生字理解后再读课文,如有不理解的可通过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性格;文中场景去理解。

做了以上功课后,上课可更自信。也可集中注意力解决预习遗留问题。为什么小学课文可读懂,中学读不懂呢?

因为小学里课本是按照小学生的程度专门编制的。而中学的课文,所选的是世间比较有名的文章。这些文章本不是为初中生写作的,是他们写述自己的经验的东西。初中生年纪小经验又少,当然看了难懂了。

大人的经验要大人才会真切地理解,古人的经验要古人才会真切地明白。初中生非从文章中收得经验,学到大人或古人的经验程度不可。

所以要想初中语文学习好,从小学开始就要重视阅读,阅读首先要重视学校教材中的课文,其次才是课外辅导班、课文书籍。

鉴赏:时间、地点、人物描写

正午十二时的下课钟才打过,H市第一中学门口蜂也似地涌出许多回家吃饭去的学生。女生的华丽的纸伞,男生的雪白的制服,使初秋正午的阳光闪耀得愈见明亮。本来行人不多的街道,突然就热闹起来。

中国古典文心读后感(读后感范文)


初读20世纪国学大师顾随的著作《中国古典文心》,就被他的才情和文笔而深深折服。这部著作总是能够将学问与人生哲理融为一体,使得读的人能够在为人处世和修身养性方面得到很大的启示。

读后感大全网专业提供免费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http://www.dhb100.com

顾随大师在《中国古典文心》中对《论语》中的观点不断地进行提炼,认为我们在生活中要不断践行“身体力行,知行合一。”这告诫我们做人的时候一定要信守承诺,言行合一,绝不可表面说一套,背后做一套。曾子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正是提点我们,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要懂得反思自己的不足,积极向上和不断进取。

“人处世是随波逐流,还是逆流而上,还是中流砥柱?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很多人并不明白生活和工作的意义,常常觉得自己在工作中的所见所闻和自己的价值观有诸多冲突之处,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圆滑世故。而顾随大师在书中的一席话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终日忙碌的意义。在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中,通过阅读《中国古典文心》,能够让我们的生活节奏变慢一些,也可以看作迷茫无助时的一丝清风。

“在求经验时必须要亲自参加,而在书案前写作时也要及时撤出来,所以要隔离。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这一席话恰好和当下年轻人在基层工作的情况联系在一起。很多年轻人在下基层工作之初都有喊苦喊累的情况,因为害怕犯错而不断地逃避挫折。而如果想要获得进步就一定要在实践中、在犯错中不断地获取经验,从而获得成长。

“事之起始也许困难,而必要以毅力和练习达到‘可乐’的地步,说到深处是要‘好之’和‘乐之’”。但凡成功之人,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都有着乐观的心态。那些能够在工作中做出好成绩的人,正因为他们能够在一次次的挫折和困难中品味到其中的乐趣。好是一时的,乐是永久的。在生活中,乐观的心态是一个人能够“所向披靡,无往而不利”的利器。

历史的脚步从来不会停止,文字以涓涓溪流记录下过往的点点滴滴。顾随大师在《中国古典文心》中旁征博引,所道出的人生哲理即便时光变换,却依然历久弥新。(周鹤)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http://www.dhb100.com

[优文推荐]虚荣心惹的祸读后感


读书对于我们来讲,是一辈子不间断的事情。在读了作者的作品后,我有了知识和感悟的双重收获。读后感的联想要注意形式。你是否在寻找作品读后感范本呢?经过整理,读后感大全编辑为你呈上虚荣心惹的祸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虚荣心惹的祸读后感 篇1

无意中,在书架上发现了莫泊桑的小说集,抱着一种消磨时间的态度轻松的看完了其中的一篇短篇小说《项链》。

《项链》写的是教育部职员骆尔塞的妻子玛蒂尔德,她为了参加教育部长举办的晚会,把丈夫准备买鸟枪的四百法郎拿去买了衣服,又向女友借来一串项链。在晚会上,她的姿色打扮显得十分出众,男宾们都望着她出神。她觉得这是一种“成功“,十分满意。回家后,她脱衣服时发现项链不见了,夫妇大为惊骇,在遍寻无着的情况下,只好赔偿,最后在首饰行里买到了一条一模一样的,价值三万六千法郎的钻石项链,还给了女友。而这对夫妻花了十年功夫,还清了买项链所欠下的债务。

故事的高潮是在最后,在十年后的一天,玛蒂尔德碰见了女友,在谈话中她得知女友先前借给她的项链竟是件赝品。

读完整个故事,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不可思议,命运真的很捉弄人,生活真的是变幻莫测!一串项链使她平步青云,也断送了她的一生。是不是玛蒂尔德的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断送了她的十年青春呢?但是对于不满意自己生活的玛蒂尔德来说,她并没有用自己虚伪的一面得到奢华的生活,她只是想想而已。她恪守着做人的基本原则,维护着自己的尊严。生活中有很多的无奈,特别是对于她这种没权没钱的小妇人来说。在读到失项链部分时,我不禁想:为什么她会选择偿还这条路,其实她可以逃走或赖帐,远走高飞,不了了之,或者向朋友说明“真相”。但是她并没有这样做,可见其自尊的一面。

虽然玛蒂尔德是不幸的,她的不幸在于她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白白的增加烦恼,同时她又是幸运的,残酷的现实让她清醒。

看完这篇小说更让我觉得:生活不是云里雾里的幻想,更多的是脚踏实地的一步步走过。

虚荣心惹的祸读后感 篇2

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沃蒂尼因为虚荣心而无意中伤害了一个盲人小孩,但当沃蒂尼得知真相后,他非常后悔,并向小男孩道歉,表示悔改。

这篇文章开始就提到了沃蒂尼穿戴讲究,甚至有些过分,想要引起旁边人的注意,他一会儿要别人看看他军官式的靴子,一会儿要别人看看他的白色海狸帽子,甚至把手上的金表伸到别人面前炫耀,当他炫耀的这个小男孩不理会他时,沃蒂尼满腔愤怒地对着小男孩惊叫到太傲慢了!,后来当他知道小男孩是盲人的时候,意识到自己伤害了盲人小孩,于是马上给他道歉对不起我不知道,而且在他后来整个的散步途中,他再也没笑过。再也没笑过,这里充分地描写了沃蒂尼发自内心感到懊悔。通过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沃蒂尼是有虚荣心的,但是他在知道自己犯了错后,勇于承认错误,并且诚实道歉,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会存在因为虚荣心而伤害别人的事。比如说:有一次,我语文测验发挥的很好,得了高分,于是不断地向同桌炫耀,还打听他的分数,他不但不理我,最后还流眼泪了。后来我想起来了他前段时间生病了,没有正常发挥,所以没考出好成绩,心里正难受呢!我就这样无意中伤害了他,但当时我并没有向他道歉。读了这篇文章后,第二天我一回学校就向他道歉,他也原谅了我。

《虚荣心》这篇文章对我们比较有教育意义,也是《爱的教育》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篇。《虚荣心》告诉我们不要有虚荣心,虚荣心膨胀就会导致我们做错事;另外还告诫我们做错了事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做个诚实的人,踏踏实实学习的好学生。

虚荣心惹的祸读后感 篇3

看了《爱的教育》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虚荣心惹的祸》。

故事说的是“我”的同学瓦梯尼在路上走着,看见一个衣着普通的小男孩,瓦梯尼就虚荣的向他炫耀自己的衣着、金怀表、海狸帽子和靴子。可小男孩对于瓦梯尼的炫耀不理不睬,直到最后瓦梯尼才发现小男孩是个盲人。瓦梯尼在回家的路上,一直在为这事感到内疚,一路闷闷不乐。

看了这个故事,我感到心情很沉重。对比自己,我就是瓦梯尼这样的类型。在生活中我也是个爱慕虚荣的人,也喜欢穿着名牌与人攀比,最爱说的口头禅是“我这可是美国进口货……”。这个故事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虚荣心的危害非常大。它会把你变成一个只在乎自己的感受不为他人着想,甚至为了自己去伤害别人的人。

爸爸曾经告诉我,为我取名“子谦”是寓意“谦谦君子”。我决定从现在开始,明确自己的目标,增强自尊心,摆脱虚荣心,做一个谦虚的人!

虚荣心惹的祸读后感 篇4

《项链》是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的一片篇代表性经典小说。主人公玛蒂尔德是一个贫穷但很漂亮的女人,她一直向往上流社会,可是因为家中的寒酸,接到部长舞会的请帖后却为此发愁。玛蒂尔德无奈之下借了好友一串绝美的钻石项链。她在舞会上大获成功,眼看就要时来运转,但大意丢失了钻石项链。她辞了职,花了十年时间赚钱买了一串同样的项链还给好友,最后却得知,原先的钻石项链是假的,仅值她一周的工资。

看似啼笑皆非的荒诞结局,却又在情理之中,也让人反思。玛蒂尔德的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断送了她的前程,也浪费了她的青春大好时光。一串假项链,竟能束缚住一个人的十年!

《项链》揭露了一个事实————————人人都有一颗好虚荣的心。人人都想自己能成为别人羡慕嫉妒的人。近年来,一直在打击的攀比风气也正好迎合了一颗虚荣心。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穿着打扮。然而作为一名学生,如果他过于讲究穿着、打扮,一味地追求高档和名牌——————本来一双几十块钱的鞋已经可以正常使用五六个月,甚至更久,但为何要去买900多元的耐克鞋?一件几百元的风衣已经可以防风雨,为什么还要去买一两千元的大衣?虚荣,其实就是一颗虚荣心在作祟。炫耀自己家有钱,仅此而已。

所以,在对于一些普通家庭,我们不要追求名牌,父母的血汗钱。即使家庭确实有条件买名牌,也不需要穿到学校去,引起他人的羡慕,助歪风气,也会拉开你与同学之间的距离。

虚荣的心其实也可以化为学习的动力,你比他人成绩好,也会满足自己。这是对心灵有益的“虚荣”,这是对成长有帮助的“虚荣”!

虚荣心惹的祸读后感 篇5

让世界充满爱的芬芳

爱是一种幸福的感受,爱是一个美好的字眼,爱是一首动人的旋律。接受爱,珍惜爱,付出爱,奉献爱,世界因为有爱而变得温馨。

前些天,我看完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写的是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日记,他观察着着他所在班级的老师、同学、家长及周围环境,在日记中把师生之爱,父子之爱,同学之爱写得感人至深。通过爱来教育孩子,要珍惜爱。安利柯的举动感染着所有人,其中的“每月故事”讲述着人与人之间有爱与牺牲自己的崇高品质,引人入胜,让孩子们很受启发,从而教育孩子以爱待人,让社会拥有更多的“安利柯”。

说到爱他人,帮助他人,大家肯定会想起一个大好人——雷锋。他一生做了无数件好事,被人民铭记在心,直到今天,他乐于助人,勇于奉献的精神一直是人们学习的榜样,他的行为如一缕春风,让人们体会到爱的芬芳。

一次,我挤公车去外婆家,半路上上来一位头发凌乱,衣衫粗糙,手里提着一个破包的老太太,许多人见了都往边上缩了缩,生怕老太碰了自己,弄脏自己衣服,没有人让座,这时一位女孩主动招呼老太太坐到自己座位上,老太太感激的对女孩连说了几声谢谢!女孩也开心的对老太太说不用谢,当我看到这一幕时,心里不禁充满了感动。爱无处不在。

泰戈尔曾经说过“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了酒的酒杯”。在这再也平凡不过的小事上,反映出了点点滴滴却又浓厚的爱。生命的主体是爱,没有爱,生活缺少妙趣,有了爱,生活增添了意义。我们渴望拥有洋溢着爱的社会,但现实不允许,那些自私自利的人,到哪都不受欢迎,就算国家的制度再严格,还是有抢财夺命的人频频出现。人是会变的,只要大家用爱的行动来感染他们,他们会变的。所以我们要用爱的火炉去温暖别人,温暖心灵。当安利柯见到自己的朋友遇到了困难,马上出手相救,当自己遇到困难,朋友也会敞开爱的心扉帮助自己。用爱让别人走出困境,收获快乐,自己也会感到快乐。爱似春雨,一滴一滴地去浇灌着人们心灵的干涸,爱似蜡烛,一点一点照亮心灵的黑暗。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如果每个人手中都有花香,那么世界就会芳香无比。让世界充满爱的芬芳。

虚荣心惹的祸读后感 篇6

前几天妈妈带我去书店买了一本我梦寐以求的书《爱的教育》。一回到家我就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这个周末我已经把这本书全部看完了,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书中的《虚荣心》这一篇了。

本文主要讲了我和华梯尼以及他的爸爸一起去公园散步。我们一路说笑,走到一张石凳旁的时候,便在石凳上坐了下来。石凳上已经坐了一位少年好像很疲倦,低着头看上去很可怜。由于华梯尼的爸爸很有钱,于是给他买了许多名贵的衣饰,华梯尼便开始向少年炫耀,无论他说的多么夸张,那位少年依旧不理他,华梯尼见少年对自己这么冷漠便生气了,举起手来对他大骂。爸爸把他拉到一边说:那少年是个盲童,华梯尼听了大吃一惊,向他望去,果然少年的眼球是玻璃的,什么都看不到,华梯尼很内疚向他道了歉,少年竟原谅了他。当我读到那少年是个盲童时,眼泪情不自禁的往下流,被少年深深地感动了:华梯尼那样瞧不起他,他竟然一声不吭,但华梯尼最后还是向少年道了歉,少年也原谅了他,证明华梯尼还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

生活中,我们既要有华梯尼知错就改的好习惯,也要有少年宽容大方的良好品质,身残志不残,只要有毅力,眼前依旧是光明的。

增广贤文读后感600字


增广贤文读后感600字

我最喜欢的经典作品是《增广贤文》,因为它告诉我们的道理很多,而这些道理会使我终生受益!

《增广贤文》里讲施恩不望报,望报不施恩。意思是:帮助别人不是让别人来回报自己,如果为了得到别人的回报才去帮助别人的话,那还不如不去帮助别人呢。

记得有一次,我看见有一个小姑娘,她在路上帮助了一个很富有,但体弱多病的老人后,老人拿出钱包,抽出一张20元的钞票拿给小姑娘。小姑娘却笑眯眯地说:老爷爷,我帮助您,不是图您的回报,而是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个事例,足以说明小姑娘是一个施恩不望报的人。小姑娘是我的榜样,我要向她学习。

《增广贤文》里还讲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义。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因为要报答母亲哺育它的恩情;乌鸦长大之后,在妈妈老的时候,会给母亲喂食。动物都懂得感恩和孝顺,更何况我们人呢?我们刚出生,父母就把世界当作最好的礼物送给了我们。父母的养育之恩和老师的辛勤教导,还有一切付出过的人,他们的恩情我们永生不会忘。《曾广贤文》里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有对夫妻只有一个儿子,他们都非常疼爱他们的儿子,即使家里的日子再紧张,他们也总是宠着他。后来儿子长大成家了,老妈妈也去世了,老公公跟儿子和媳妇一起过,儿子开始嫌弃老父不中用。吃饭的时候总让父亲端到角落里去吃。小孙子看见爷爷,便走过去对爷爷说:爷爷,您别把碗摔破了,以后留着给我爸妈用。儿子和媳妇听了后悔极了,以后便很孝顺老父亲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能不孝顺,如果不孝顺的话,自己的孩子也不会孝顺自己的。

《增广贤文》里还讲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是:好的药大多数都有苦味,使人难以下咽,但对治病有很大的好处。忠告的话虽然不好听,但是对一个人的行为是有利的。在生活中,我们做错事情,父母、老师批评我们,那些话对于我们来说,可能会不好听,但是对我们是很有帮助的,会使我们的德行越来越好。

以前没学《增广贤文》的时候,老师批评我两句,我会觉得老师很过分,但学了《增广贤文》后,听到老师批评的时候,我会很高兴,因为我知道了自己的缺点,我便会努力去改正。做到知过必改,闻过则喜。

《增广贤文》是我的良师益友,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将永远与之同行。

增广贤文读后感600字

四年级下学期,我们又攻破了一道难关,那就是背诵《增文贤文》。这本书的内容是以有韵律的谚语和各种书籍中的佳句选编而成。

这里有珍惜时间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两人一条心,有钱堪买金;一人一条心,无钱难买针等名言佳句。在这么多的贤文条目中,我却独爱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小乌鸦会衔哺母,幼羊跪着吃奶,禽与兽都懂得报恩,而人更应知父母恩,恪尽孝道。

曾经有这样一个让我感动的小故事:有一个小男孩,他从小就在一棵大树旁边玩。大树特别爱这个孩子,从来也不埋怨他,就天天陪着他玩。玩着玩着,这孩子就长大了,有一段时间他就不来了。过了很久,他再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少年了。大树很想他,说:孩子,你怎么不跟我玩儿了?他说:我已经长大了,我不想跟你玩了。我想要有很多高级的玩具,我还得要念书,我还想要学费呢。大树说:孩子,真对不起,你看我也变不出玩具。这样吧,你把我所有的果子都摘了,然后卖了,这样你就有玩具,有学上了。再过一些年,这孩子已经长成了一个青年。又过了很多年,这孩子再来的时候,心事重重徘徊在树下。又过了很多很多年,这棵大树就剩下一个快要枯死的树根了。这个时候,孩子回来了,年纪也大了。他回到这个树下,大树跟他说:孩子,真对不起,你看我现在没有果子给你吃了,也没有树干给你爬了,你就更不愿意在这儿跟我玩了儿。这孩子对大树说:其实我现在也老了,有果子我也啃不动了,有树干我也不能爬了。我从世界上回来了,我现在就想找个树根,守着歇一歇。我累了,我就是回来跟你玩儿的。这个老树根高兴极了,这时候它又看到了这个孩子小的时候。这个故事,就是我们的父母和我们的一生的真实写照。珍惜和父母相守的时间,孝在行,敬在心。

对于如何背诵《增方贤文》,我每天都按照计划先读熟,然后再了解其蕴含的意思,最后再顺利背下来。每背一部分,我都要去仔细地体会并品味。

这本《增广贤文》真的是我的良师益友呀!它教会我许多千古名句,让我发扬优点,改进不足。

增广贤文读后感600字

从开学到现在,我们背了国学经典中的《增广贤文》,里面告诉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善事可做;恶事莫为。还有: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其中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这句话我记得最牢。每当读这句话时,我总是反省自己:你是否用责怪别人的标准来责怪自己;你又是否用饶恕自己的标准来饶恕别人。

这次再读这句话,我又回想起这星期自己的做为。责人之心责己我总是检查别人的作业,说他们的字体潦草,便罚他们重写,难道自己的字体就算好吗?即使自己的字体写潦草了,也看不出来,因为自己的字本来就很好,写潦草了也不会影响整体效果,可自己用心写了吗?并没有认真写。那自己就不应该重写吗?难道对别人严格就应该放纵自己吗?难道自己就不能对自己狠心吗?只有对自己要求严格,对自己狠心来,才能够成为人才中的精英。这星期,我并不满意自己的做法,因为自己并没有做到责人之心责己!

恕己之心恕人我们班的人做的并不好,总有一些小肚鸡肠的人。你瞧,那里又展开了一场嘴皮子上的战争。只见学生甲对学生乙吼道:你的桌子还不够你用,非要来挤我!本来无意的学生乙气急了,也朝他吼道:我又不是故意的,你怎么那么小肚鸡肠啊!不过,两人都是君子,君子动口不动手,两人至少没打起来,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啊!同学们制止不住,便找来了老师。在老师身边,俩人仍不停口。终于,老师大喊了一声停,俩人才意识到老师来了。老师见他们两人脸都气得通红,就让他们先消消气,等他们脸都恢复原来的气色后,老师语重心长的教导到:我们背的《增广贤文》有一句说的好恕己之心恕人,只有用饶恕自己的标准来饶恕他人,才会没有小吵小闹,你们谁做到这一点儿了呢?俗话也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你们两个都应该记住这句话。两人听了,都羞愧的低下了头,双方握手言和。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多有哲理的一句话啊!只有真正做到这句话,你的境界就会更上一层楼!

增广贤文读后感600字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每当同学们的朗朗吟诵声传入我的耳朵时,我不仅佩服古人们的聪慧和他们的勇于实践的精神,这些都是他们的宝贵经验,他们从一次次的实践中总结的。当事人体会很深刻,所以我们才会觉得很有道理。

这些都是古人的圣训,我们要谨记。不要在犯过错误后才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我体会最深的就只有一句话就是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意思是羊喝奶的时候是跪着喝的,表示他对母亲的尊重,乌鸦不忘养育它父母,当老乌鸦衰老时,他会反过身来哺育老乌鸦。连大自然的动物都懂得要孝敬母亲,而人又是高级动物又有什么由不做呢?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孝敬父母的人,无论你将来是贫穷还是富有,都要养育你的父母亲,不要忘记他们对你的爱,要有感激之心。我一定会把这两句话记在心里,并且要做到。记得有一次,奶奶得了大病,爸爸和妈妈还有姑姑都去照顾奶奶,为了方便些,他们干脆住在了病房里,衣不宽带的伺候奶奶,轮流去。当睡觉的时候没有多余的病床,他们就找个椅子坐在上面趴在病床上睡觉,一般只睡两到四个小时。奶奶见了常常叹气说自己不中用了,但爸爸妈妈还有姑姑却说她别难过,还说什么我记不清了,只是记得他们安慰奶奶。在这件事中,我真正体会到了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的真正含义。

读了《增广贤文》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我读过很多遍,但仍然百读不厌、情有独钟。

增广贤文读后感600字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它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的结晶。作为现在的我们,应该从小诵读经典,了解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日积累月的增长知识。

从小我们就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等,其中我最喜欢诵读的是《增广贤文》,它篇幅不长。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教会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知道自己、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体会别人感受。用责备别人的态度责备自己,用原谅自己的态度对待别人。同学之间发生小矛盾时,不要老是去责怪别人,而不检讨自己,如果先检查自己的错误并且改正,别人有不对的地方,要学会宽容别人,相信同学之间会相处的更好。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读书只有下苦工夫,才会有文辞精妙的文章。今天我们读书不是为爸爸妈妈,是为我们自己的将来。

孝当竭力,非徒养身。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小羊为了报达父母的养育之恩,当父母年老体弱行动不便时,小羊跪下来用乳汁喂养父母。小乌鸦为了报达父母的养育之恩,当父母年老不能外出捕食时,就将食物口对口地喂养年老的父母。动物都能做到,难道我们人类还做不到吗?

古人给我们后人留下的,是他们在经历了自己的生活后留下的一些看法,是醒世明言,感悟千百年。而《增广贤文》,丰富了我们的内心想法,使我们在做人处事上留有余地。通读它,才能悟真理。正所谓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增广贤文》读后感600字


《增广贤文》读后感600字

这学期,语文老师组织我们读了中华经典美文诵读系列中的《增广贤文》。这本书就像我的良师益友,循循善诱;又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沐浴在经典的芬芳中。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恩、千经万典,孝弟为先让我牢记要孝顺自己的父母亲。爸爸妈妈对我的关心是无微不至的,为了让我健康幸福地成长,他们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我也要为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衣、做饭;要懂得感恩,记住他们的生日;要好好学习,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使我明白时间是多么宝贵,它一去不复返。枯木到了春天还能再次发芽,但人却不会有两次少年时期,如果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到老什么也没学成,后悔也来不及了。所以我们从小就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做时间的主人。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再三须重事,第一莫欺心,这些警句告诉我做人处事的原则:应当拿责备别人的心自责,拿宽恕自己的心宽恕别人;宁愿让别人辜负我,决不让自己辜负别人;做事要再三考虑谨慎对待,首先不要欺骗自己的良心。

读完《增广贤文》,我的感受更深了,从中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她启迪着我的智慧,陶冶着我的情操。我愿用《增广贤文》来规范我的言行,做一个老师和父母都喜欢的好学生、好孩子。

《增广贤文》读后感600字

快开学时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增广贤文》,虽然到现在我还没有看完,但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其中,里面有四句话让我牢记在心: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这四句话就告诉我们:要做好一年里的事情,在春天就应该做好打算;要做好一天的事情,在早晨醒来时就应该计划好。一个家庭想要幸福,关键是要和睦相处;一个人的一生要想获得成功,首先必须勤奋努力。我虽然知道了这些道理,但我之前的所作所为和这些道理完全不符合。

有一次,老师的回家作业有背诵课文。回家后,我先忙完了该写的作业。吃过饭,我紧接着背课文,使劲地背,翻来覆去地背,就是背不完整,背不顺畅。妈妈看我那么费劲,笑着对我说:别背了,去睡吧,明天早上起来再背。到了第二天早晨,我起床后立刻拿出书开始背了起来,一会儿功夫就背顺畅了。看来,妈妈说的话大有道理。从此,每次看书,背书我都放到了早晨。正如人们常说的: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在一个家庭里,和睦相处很重要。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可是由于家庭成员的性格和对事情的理解和认识的不同,时常会产生一些争执或矛盾,这时就需一个人站出来进行调解。比如我们家任何两个人产生矛盾,另外一个人就会说笑话,搞怪动作以缓和紧张气氛。使整个家庭重新回到融洽,和谐的氛围中。就像爸爸常说的:以和为贵。

我感谢这四句话,让我知道了要紧紧抓住一年和一天里最重要的时间去学习和工作,还要在此黄金时间里为要做的事情提前做打算和做准备。一个家庭和睦相处才能兴旺。人只有勤奋,才有可能成功,懒惰不思进取肯定不会成功。

《增广贤文》读后感600字

读完了《增广贤文》这本书后,觉得它非常有意义。它不仅指导我们如何为人处世,还教导我们我们如何学习。例如:忠厚自有忠厚报,豪强一定受官刑和强中更有强中手,恶人终受恶人磨。从这两句话中,我知道要诚恳待人,在取得好成绩时不能骄傲自满,要把为人处世放在第一位。又如:钝鸟先飞,大器晚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患老而无成,只怕幼而不学。这几句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认真学习,也要把学习放在首位。

我读了《增广贤文》,还觉得这是一本很好的书。不但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而且故事生动有趣,以格言的形式讲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这本书被人们奉为做人的准则,处世的法宝,交际的妙术,治家的秘诀。

《增广贤文》中的许多精辟的格言警句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这些格言警句都蕴藏着前人丰富的智慧。比如: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都表达了时间过得很快,使用再多的金钱也买不到的,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头翁告诉我们从小就要努力学习,不要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以免将来后悔莫及,读了这两句,很容易就让人想起南宋杰出的爱国将领---岳飞的名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再比如:三思而行,再思可矣告诉我做事前要想清楚三个问题:1、应不应该这样做?2、这样做对不对?3、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提醒我们不要鲁莽行事、不要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君子之交淡以成,小人之交甘以坏则告诉我们交朋友要志趣相投,不要交酒肉朋友;宁可直中取,不向曲中求告诫我们做人要光明磊落,不要偷偷摸摸、委曲求全。

读了《增广贤文》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我读过很多遍,但仍然百读不厌、情有独钟。

《增广贤文》读后感 (600字)


我读了《增广贤文》这部书明白了许多道理,这些道理让我明白了怎样努力学习,珍惜时间这本书也是我的良师益友,循循善诱;又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沐浴在经典的芬芳中。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是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眼见。意思是用嘴巴说不如亲身接触,耳朵听到到不如亲眼所见。

有一天,我听我朋友说苏州乐园可好玩了有过山车、旋转木马、摩天轮我听着听着,突然很想去玩,想象着:我玩着过山车,是多么的刺激我在那叫着:啊啊啊啊!越想越想去玩,我急忙跑到爸爸那缠着他的衣服说:爸爸,爸爸,我想去苏州乐园玩,你就带我去呗!爸爸被我烦的不耐烦了才说:好,我答应你,明天就带你去,别再烦我了,行吗?我笑着说:好,拉钩钩哦。于是我们就拉钩钩了。

第二天我和爸爸早早的就出发了,到了那儿,我赞叹的说:啊!不用看一定好好玩呐,比我朋友说的和比我想象当中的还要好玩呐!而且那里鲜花遍地,绿树成荫,你玩累了可以到树下乘凉,简直是个天堂啊。说完,我就去玩了。除了朋友说的以外我还玩了:滑滑梯、跷跷板、荡秋千、海盗船总之我玩的满头大汗的。

这就是所谓的: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眼见。

反正这本书是我的良师益友,是我不可缺少的伙伴之一,一起来读吧!

四年级:杨唐硕

专讲写和读的书《文心》之如何做读书笔记600字


专讲写和读的书《文心》之如何做读书笔记600字:

《文心》是由夏丐尊、叶圣陶共同撰写的一本书,本书是以故事体裁写的专讲写和读的书,故事的时间是1931年初秋到1934年夏天,取材于初中学生的生活。书中涵盖了修辞、语法、词汇、诗词、小说、日记、书信、工具书、文学史等诸多与作文相关的语文知识。

如何做读书笔记?

读了那么多年的书,一直有做读书笔记,而我的读书笔记,一直只是处于“摘抄优美语句、记录下某段让自己很有感悟的段落”。读了文心这本书,才知道自己的没用对方法。

读书要精细,才能写出读书笔记,试写读书笔记,是使读书不苟且的一种方法。

1.研究一个字在不同地方的用法,留心并留意,遇到新的用法就归纳起来。

2.文章的风格不同,仔细研究为什么有些文字很雄健有些很柔婉,到底是用了哪些方法的区别。多读雄健或柔婉的文例,发现出若干法则来,就是很好的笔记。

3.小说的开端与结尾,作者往往费才许多苦心才下笔,不同的作者用不同的写法,究竟有多少种写法,当作笔记记下来---引申开来,学习如何描述一件事,描述景物,人物等。

4.读了某首诗或词,觉得好,写出好的理由,也就是笔记。

5.阅读时对书中有疑点或与自己的生活有可相印证的时候,也可以写出来。

怎么样?是不是有所启发有所触动,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这就是读书的力量,用对读书方法,必然事倍功半。方法有了,就去执行,如果不行动,读再多的书也无用,一切还是为零,共勉!作者:点点墨

汉语学不好,如何学好英语之《文心》读后感3000字


汉语学不好,如何学好英语之《文心》读后感3000字:

碎碎念:最近看的书都很少写读后感了!有两个原因:1.是感觉时间不够用而省略了。2.是觉得看一遍知道大概内容就好不必写了。现在回头想想这两个原因都是借口啊!借口啊!为什么呢?

你看吧:1.感觉时间不够,也没多看多少书啊!2.不必写读后感,那为什么要读呢?总要有所收获的吧!

所以针对这两个情况需要改进:1.只读自己想读的书,觉得有必要的书,有必要的书就有必要写读后感。2.读后感可长可短,但一定要有一个记录。

2018年阅读第16本《文心》。

这本书是很多写作大咖必推的一本书,因此它也很早躺在了我的必读书单里,但因为要读的书太多,加上中间还有插队的,所以排到现在才“翻了她的牌子”。

这是于1934年第一次出版的关于中学生学习语文的一本书,到现在八十多年的历史了,依然是每一位写作爱好者的“座上嘉宾”。这莫非就是大家所说的“经典”吧。无论时间过去多久,对当今社会的我们仍具有典范和指导意义。

整本书共三十二课,除了“词”“戏剧”这两课不大感兴趣外,其他每一课对我都有收获和“触发”。下面将从收获和“触发”两个方面记录我的想法。

一、收获

读完整本书,我收获了写作的基本知识:从一个字怎么用,一句话怎么描写,句与句之间的衔接,修辞,到如何组织段落,文章。由小到大,由深入浅。

01、一个字怎么用?

在第二课“方块字”里面王先生说:“我国文字是方方的一个个的,我国文字没有语尾的变化,真是方块字。什么字什么性质,没有一定,因所处的地位而不同。像方才所举的几个字,都是因了地位而性质变易的。这情形在读文字的时候,要随时留意,尤其是文言文。因为文言文用字比白话文简单,一个字弄不明白,解释上就会发生错误的。”

当看到“语尾“这个词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英语单词的词缀,的确跟咱们的汉语有很大的不同,这也是我学习英语的一个硬伤,在词性上经常出错,现在想来汉语的词性我也没弄明白啊!真是惭愧!

02、一句话怎么描写?

在第十课“印象”乐华的父亲枚叔说:“从前我在学校里教课,一班学生作文,不懂得印象的描写,总是‘美丽呀’、‘悲痛呀‘、‘有趣呀’、‘可恨呀’,接二连三地写着。我对他们说,这些词语写上一百回也是不相干的,因为它们都是空洞的形容,对于别人没有什么感染力。必须把怎样美丽、怎样悲痛、怎样有趣、怎样可恨用真实的印象描写出来,人家才会感到美丽、悲痛、有趣和可恨。他们依了我的话,相约少用‘美丽呀’......那些词语,注重随时随地地观察,收得真实的印象,用作描写的材料。后来他们的文字就比较可观了。”

“印象”这课直戳心窝啊!因为我就是那个接二连三用‘美丽呀’、‘悲痛呀’、‘有趣呀’的人啊!说到底问题的关键还是词汇量不够。

03、那么如何积累词汇量呢?

在第十七课“词汇与语感”里面振宇同学分享了他作文进步的原因:“我近来于读书或一个人默想时,每遇一词,常联想到这词的相似或相近的词,使我在胸中做成一个系串。譬如说,见到‘学习’一词,同时就想起‘练习’、‘研究’、‘探讨’、‘考究’、‘用功’......等词来。我把这些一串一串的词在胸中自己细加比较,同一串的里面,哪个范围最广?哪个范围最窄?哪个语气最强?哪个语气最弱?一一要弄得很清楚。这是我近来新养成的一个习惯。”

振宇同学的方法特别像是我画思维导图的联想开花,通过一个词语进行联想,发散。不同的是他放在胸中,而我们画在了本子上。

积累词汇还有很多方法,比如我最近上的一个写作课里面提到的方法——换词法就是使用近义词的一种方法。替换上不同的词去体会不同的意思和意味,从而积累词汇并把这些词打包成一个词汇库形成自己的词库。

现在看来写作课老师讲授的方法跟振宇同学的方法如出一辙。这是经过历史考验的方法,值得实践与运用。

04、文章如何组织?

在第二十七课“文章的组织”中锦华做了详尽的演讲:“关于文章的组织,我国向来的说法就很多,其中比较繁密的,有分为‘起、承、铺、叙、过、结’六个段落的组织法。西洋在很早的时代,盛行着‘序分、正宗分、流通分’。这些组织法的由来当然也根据着说话和作文的经验;但是,如果认为一定的公式,凡说话作文都要合上去,那就反客为主,不是我们说话、作文,却是让文章公式拘束我们的说话和作文了。所以我们尽可以不管这些组织法,单从平日的生活经验讨究应该怎样组织我们的文章就是。这样讨究出来的结果不是公式而是原则;原则去世随时随地可以应用的。”

“根据平日的生活经验来讨究,那么,组织文章的原则,说起来也很简单寻常。就同我今天到这里来演说一回一样,只要解决了‘怎样开场、怎样说出主要的意思、怎样做个收束’这三个问题,再没有旁的事情了。换句话说,组织文章的原则只有三项,便是‘秩序、联络、统一’。把所有的材料排列成适宜的次第,这是‘秩序’;从头至尾顺当地连续下去,没有勉强接笋的处所,这是‘联络’;通体维持着一致的意见、同样的情调,这是‘统一’。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即使不怎样好,至少是可以独立的一个单位,至少是不愧为名副其实的‘一篇’了。”

锦华关于《文章的组织》的演讲特别好,内容朴实、真诚,即使搁在现在也绝对是打动人心的‘干货’。

二、“触发”

01、“触发”是第十三课枚叔写给乐华的信里面提及的:“普通人都以为读书就是学作文,作文须从书上去学习,这实在是大错特错的见解。书籍原用文字写成,但不应只当文字来读,读书的目的,重在收得其内容意趣,否则只是文字的游戏而已。作文的材料,到处都是,并非仅在书中,专从书上去学文字,即使学得好,也只是些陈言老套,有什么用处呢?我劝你勿只把文字当文字读,勿只从文字上去学文字。”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

看到“触发”,让我想到《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里面提到的“葱鲔(wei)火锅式”读书笔记的方法,摘抄认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是段落,在后面留出一些空白,写上自己的评论。这也是“触发”的一种。读到书中的某一句话,觉得与平日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是触发;觉得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种印证,是触发。就像现在看到《文心》这本书里“触发”这一篇,联想到之前读过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也是“触发”。

“触发”就像春天里的野菜,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有心想挖,就能挖到。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是日本作者写的,不知道他看过《文心》这本书没有?在“触发”这一个点上,他们是有共鸣的。“作文贵有新味”或许这就是作者所说的新味吧!

02、第二个“触发”是读第十九课“还想读不用文字写的书”有感。

这一篇写的关于乐华停学去当工人的故事,从前面关于父亲两手空空从四川归来,就预示着乐华因家庭的变故而不得不转变了人生的角色,从初中学生到铁工厂学徒工。我的心情也随着乐华的这种转变酸楚了一番。

好在父亲的一句:“要求学的人是不一定要进学校的!”让我回到了现实。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乐华的这些境遇,也是很多贫困家庭必经的一道坎吧!有一点区别的是在校时间因为国家的福利“九年义务教育”而延长到了高中。

乐华的同学和老师们为乐华开了一场特别的送别会,同学们的发言感动了乐华,也感动了我这个感性的读者,王先生说:“一个青年被境况所限制,不得不离开了学校,这不过与大多数人同其命运罢了,就全社会看来,并不是怎样重大的问题。重大的问题乃在大多数人的知识怎样提高,大多数人的生活怎样改进。如果忘记了这些,逢到一个青年中途退学,他自己和旁人便看做天大的不幸事情:那只是中产阶级以上阶级自私心的表现,实在不足取!”

“退学不是失学;惟有自己不要学习才是真正的失学!”

就是这样,乐华带着父亲和老师同学们的寄语与希望,开始了在铁工厂当学徒的生涯。乐华到铁工厂的当晚,“在寄宿舍里就寝,嗅着母亲手洗的被褥上的阳光的甘味,想着今天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生活的分界线,他好久好久合不拢眼。”

03、写完这篇读后感,我记住了关于写作的点滴,但发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那几个初中生的故事却像看日历一样飞速的翻篇了。有趣的是那个年代的一些社会现象和我们如今的社会很多现象有着很多相似,就像时尚是循环的一样,历史也会重演的,只是变成了螺旋状的循环罢了!作者:Jenny静

《从文自传》读后感作文600字


听蒋勋讲沈从文,说他的自传如何好,一时好奇,便找来读。

小时候学《边城》,只记得那爷爷唤“翠翠”,“翠翠”。名字好比一抹山的颜色,小姑娘个性单纯得很。往后读《湘行散记》,看那旅途艰险如何被他轻松带过,反倒是人物和山水描写得生动。

对有的作者我是一下子便喜欢,对沈从文的文字反倒是后知后觉。听别人说他好,听得多了,便好奇自己到底哪里错过了,再回头看,渐渐才发现他文字的独特风格。

这本自传从他幼年时讲起,贯穿整个青年时期,以他到达北京并在小旅店的簿子上写下“沈从文年二十岁学生湖南凤凰县人”为止,这也是他真正从文的始端。

作品篇幅不算长,然而字极精炼。在第一篇《我所生长的地方》里,有譬如这样的句子:

“不过一切城市的存在,大部分皆在交通、物产、经济的情形下面,成为那个城市枯荣的因缘,这一个地方,却以另外一个意义无所依附而独立存在”。看得透彻。

“兵皆纯善如平民,与人无侮无扰。农民皆勇敢而安分,且莫不敬神守法。”有如写史。

还有“地方东南四十里接近大河,一道河流肥沃了平衍的两岸,多米,多橘柚。”仿佛一笔勾勒就出神韵,好看得很。

蒋勋曾特意提及沈从文写自己如何逃学,后者则自己解释“当我学会了看世界一切,到一切生活中去生活时,学校对于我便毫无兴味可言了。”他认为智慧应当是从直接的生活上而得来的,而不是来自书本。他好奇新鲜的事物,幼时生活在水边,自认一派清波对他“流动而不凝固”的感情有深刻影响。他形容自己的性格“不安于当前事务,却倾心于现实光色,对于一切成例与观念皆十分怀疑,却常常为人生远景而凝眸。”

《自传》里记录了他童年如何顽劣,青年时期则从戎,见识不少。他记录所历经的年代,杀戮是如何的寻常。看似对于数字不敏感,实则精细地记录着,令人震惊。他描写人物,寥寥几笔便刻画其特点。他也记录自己的成长,在后来的年月里,逐渐接触书本、报纸,学得新的知识。文字成了他的长处,他作书记,写得一手好字。

沈从文写作与别人的不同处在于不加道德判断的描述。他忠实地观看和记叙,不为主观偏见而掣肘。人性的复杂在他的文字里显现得多。他对于自己的态度也明了:

“接近人生时我永远是个艺术家的感情”,我深为这一句话而感动。

总有人要磨掉棱角体悟人生,拥有天真方能拥有慈悲。

《修好这颗心》读后感600字


《修好这颗心》是星云大师与刘长乐先生通过轻松对话的方式来阐述佛家对生命、对人性的解读,是二人关于人生哲学与处世原则的对话。
说的虽都是些明白无常的道理,我也只能是知其一而不知其二,表面领会却难深入其精髓。正因为平日缺乏深入的思考,所以理解文字容易,但能付诸于行动的概率几乎为零。文中提到修心是为了让自己更加专注于行动,而不是不行动,或者少行动。念及于此,让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思想与行动。
有时候人会迷失,而且往往是花一阵子时间方才知道自己迷了路。前段时间的我就是在自我的世界里迷失了,常常惶恐不安、焦躁不堪,极有可能伤害到与我亲近的人。问为何?是没有答案的,因为我根本没有去正视自己的真实想法,只是在逃避,一味地逃避。
有在生活中被竞争、压力、浮躁包裹着的我们要真正做到静心谈何容易,但要做到像书中两位智者描述的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滋养内在的爱与善,与真实的自我、与世间的一切生命建立深刻的情谊,更是有着登天之艰。
深知问题症结在于自我,我们经常会提及情绪管理,应该就是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思维,而不是反过来。幸好我没有允许这种状态一直持续,我首先做的就是静下心来,然后努力尝试剖析自己、寻找问题内因、调整看待问题的角度、加强执行力,虽然我并未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静心,但很快还是找回了自己的方位,赶走了影响我的负面情绪,这个过程有着被大师点化般的妙效,内心无比畅快。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本就是一个静心修心的过程,静下心来,一切皆有可能。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文心》读后感6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文心读后感6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